廊坊,一个河北省内的三线城市,享受着被京津雄安新区三大核心地区簇拥,但GDP却还不及同省位置稍偏远的沧州和保定,堪称“河北第六穷”,明明拥有绝对的区位优势,为何廊坊却发展的没那么尽人意?这个城市到底有多任性?
廊坊本身位置和辖区范围就非常引人瞩目,廊坊在河北省内处于中部偏东位置,北侧和东侧分别与北京和天津交界,西侧又紧挨着雄安新区,其主城区距离北京城区约40公里,距离天津城区60公里,距离雄安新区80公里,恰好处在京津雄安形成的等边三角黄金核心区位置。并且廊坊还是河北唯一一个与北京城区接壤的地级市,其全域85%都位于北京50公里半径范围内,具备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天然优势。
但廊坊辖区版图有个奇怪的地方,其北侧有一块不与廊坊接壤的“飞地”,这便是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以及香河县,也被称之为北三县,面积127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0%左右,由于北三县完全被北京和天津环绕,与北京通州区甚至只有一河之隔,是廊坊市内区位优势最显著的地区,因此,这里也被河北省视为其“经济特区”,甚至因贴近首都,还有着“北京后花园”的美誉。
有这样的配置,廊坊不任性都难,那么廊坊究竟有多任性呢?比如今年4月廊坊三河市要求商家禁止门头使用红蓝黑三色,这一措施导致原本红彤彤的蜜雪冰城、医院红十字标志都被改成了绿色,这一“城市美容”引起了一片舆论哗然,好在最终改了回来。
再比如廊坊还建设了一座奇特的福禄寿大楼,高41.6米,形象逼真、气势恢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全球最大的图画建筑”,如今已成为廊坊旅游打卡的标志性建筑。
在区域发展上,廊坊也是相当“任性”的,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实现了规划、政策、标准、管控“四统一”,以便于更好的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在交通配置上,京沪高铁廊坊站抵达北京南站,只需21分钟,京津城际铁路从廊坊抵达天津18分钟,境内拥有多达10条铁路和13条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凭借优越的交通条件,廊坊成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日均处理快递量可达1800万件,成为北京半数快递的中转站,可以看出廊坊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地位,使其在发展中基本都在对接京津、服务于京津、也更方便其融入京津。
按理说,这样的优势本应该为廊坊的发展提供强大赋能才对,那么廊坊的经济又如何呢?2024年廊坊为3904.60亿元,在河北省内只能排在第六,在廊坊之前的位置最靠南,距离京津最远的邯郸,只能一个与北京接壤一个与天津接壤的保定和沧州,这些城市在区位上其实都没有廊坊有优势,为何廊坊发展却差点意思呢?
首先,靠近大城市并不代表就完全都是好处,由于北京在资源配置和硬件软件设施上都要比廊坊更优质,导致其虹吸效应非常强烈,很多高消费人群都会在北京沉淀,而廊坊也只能承担居住功能,据统计,廊坊约有35万人选择跨市通勤至北京,其中大部分通勤人群还都聚集在北三县,并且不只是北京,天津、包括同省内的保定、唐山、石家庄等城市也在虹吸分流。这一情况也导致廊坊的资本要素很难留存,人才也处于单向流动状态。
虽然廊坊是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承接地,算力产业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相关基础设施规模也遥遥领先,但在京津冀产业链中,更多的还是承担着加工制造环节,不仅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还弱,导致廊坊产业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
再就是京津冀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中,主要核心区还是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再往外延是经济第一大市唐山和省会石家庄等,相较于廊坊,这些城市显然更具辐射带动能力,在相关政策指导下,更能统筹区域协同发展,这一情况也导致廊坊占据着京津冀核心位置,却存在行政壁垒和政策执行偏差。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廊坊没有发展前景,在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里,廊坊已经完成了从被动承接转为主动共创的角色转变。
未来,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并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新动能、优化人才生态等,将是廊坊的主要发展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