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农历的七月十三,而这个日子,在民间说法是比较多的,早在清代《燕京岁时记》就有载:“七月谓之中元,自古有祭奠之仪。”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为啥很多地方,不等到七月十五,就开始祭祀,因为在整个的七月当中,都算做是一个祭祀的日子,而七月十三,在很多地方,其实就已经开始祭祀祖先了。
七月十三不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的日子,它还是老皇历当中的“定日”,“定日”之说,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星宿文化。《协纪辨方书》记载:“定者,定为建除十二神之一”,与“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共同组成古人择日的重要参考。
古人很喜欢看日子,而七月十三之所以被认为“定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申位,天地之气趋于稳定;二是七月乃“申月”,在易经中象征“坤”卦,有安定、包容之意;三是从农耕角度,此时夏收已毕,秋收未至,正是休养生息之时。
老人说“定日三不做,平安福禄来”,是啥意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不做:不动土
《周礼·地官》明确规定:“仲秋之月,毋作土功。”七月十三正值仲秋,此时动土易扰地气。所以如果想要盖房子之类的,最好是避开这个日子,不然的话,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
从现代科学看,初秋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旺盛,此时动土容易破坏生态平衡。古人认为,这日宜静不宜动,保持环境稳定,有利于积蓄能量。
二不做:不争吵
《朱子家训》云:“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在这天地之气趋于稳定的日子,争吵会破坏和谐氛围。心理学家发现,秋季人易产生悲秋情绪,保持心平气和确实有助于身心健康。这日家人和睦相处,能为家庭积聚正能量。
家和才能万事兴,既然是定日,那么就需要控制好自己的一个情绪,不能去乱发脾气,以免给自己带来祸端。
三不做:不远行
《易经》有言:“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传统认为“定日”宜守不宜进。在这个时候,正好也是丰收的一个时候,所以不要远行,错过了丰收的时间段。
古代交通不便,七月多雨易阻行程。现代人虽无此忧,但这日尽量减少长途奔波,在家陪伴家人,不失为一种生活智慧。
古人在“定日”这天有许多细致讲究:早晨要焚香静坐,中午必食面饼(寓意“安定”),晚间则早早闭户休息。这些习俗虽不再普及,但其核心精神——追求内心的安定与平和,却值得现代人借鉴。
我记得明代大儒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定日”的智慧,就在于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从容与安定。
明日七月十三,不妨试着体验传统智慧:少一份冲动,多一份从容;少一份争执,多一份包容。在这浮躁的时代,守住内心的“定”,或许真能迎来更多的平安与福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