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杨得志出任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
这一动作,聂总内心作何感想呢?
有些失落和尴尬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朱老总亲自下场了,晋察冀野战军有事可以同时报晋察冀军区和中央工委,几乎是直接接受朱老总指挥。
其次,晋察冀军区机关和野战军机关分开了,聂总不好直接干预指挥了。
想想1946年10月丢失张家口刻骨铭心的痛,想想一再废置如今再次建立的野战军指挥机构,这都喻示着啥?
这些情绪,在保北之战时,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爆发,杨得志敏锐地捕捉到聂总的情绪。
大致的经过如下。
![]()
1947年9月,晋察冀野战军在大清河以北战役稍有失利后,休整了两个月。聂总考虑到东北我军正在发动猛烈攻势,华北部队也应有所动作,遂重操旧业,策划了一个作战方案,极具复杂性,乍一看仿佛伟人的手笔。
怎么说呢?
第一,进攻察南,直接掏北平国军和傅作义张垣绥署的后路,引敌向西向北运动。但这里距离我根据地有点远,粮弹不易解决。
第二,进攻石家庄。这是华北国军部署的较南端,意在引诱国军主力向南运动,我军于半途截击之。这里距离东北又太远,打这里无法在战略上配合东北部队。
第三,像上次大清河北战役一样,再打那里。但大清河以北河流比较多,不利于我军快速机动。
第四,进攻保定以北,攻击平津保三角地带的核心区,迫使国军来救。
聂总很是兴奋地把方案发到野战军,请杨得志、杨成武、耿飚等商定到底打哪里。还捎带着说,他最中意的是第四方案。
满以为野战军会照此执行,没想到杨得志回报意见,想按第三案打。
为什么驳回聂总的意见?大概是觉得野战军上次打大清河以北,虽然打成了顶牛战,但各处国军实力都摸清了,上次没打好,这次把仇报了。
而且我军经过上次大规模调动,对大清河北作战已经做了很好的战场准备,一回生两回熟三回点豆腐。
杨得志也是一时求胜心切,没有充分照顾老领导的意见,把倾向性意见上报军区,没料到聂总很不高兴,冷冰冰地回电说,那你们自己商定吧。
晋察冀军区和野战军虽是指挥与被指挥的隶属关系,但谁都明白,军区之下单设野战军,两者一定程度上是独立运行的。你可以给我指导意见,但听与不听,我可以酌办,而不是必办。这一点,参照其他大军区和野战军的关系,都很明白。杨得志大概也是按此惯例来对待军区的。
而且,因为有朱老总率领的中央工委的存在,军区和野战军的关系更加尴尬和敏感。杨得志头顶两个婆婆,听谁的不听谁的,都会引发一些误会。
杨得志何等样人,一见聂总这样讲,瞬间明白这层看破却不能说破的尴尬关系,忘了照顾老领导的情绪了,快点补救吧!
老杨哥的反应十分在线,赶紧麻溜召开旅以上干部扩大会议,重新讨论到底该打哪里。
其实就这么一个行动方案,哪需要这么大动干戈?上次出击大清河以北,杨罗杨耿等几位领导商量一下就定了。
召开这个规模的扩大会议,重点并不在于讨论哪个方案合适,而是给大家传达聂总的意图。
老杨哥多聪明的人。会议的结果不用想,自然是按聂总指示办,不打大清河以北了,打保定以北。
结合当年的军事形势看,出击保北和大清河以北,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保定以北是平保铁路线,是北平国军南下的重要交通依凭,打这里属于攻敌必救的诱敌之举,聂总这样考虑并没有错。
打大清河以北,则是直接瞄准国军部署在各个城池的有生力量,一般来说一个县城部署一个团左右的力量,抓住这样一个战术单位打,很容易出战果,论诱敌的意义也不差。
而且这时谋划的作战方案,只是初始性的战役策划,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战场变化都不能准确地预测,并不能说聂总和老杨哥谁对谁错。
有意思的是,杨得志上将后来的回忆录中,干脆略过了这段插曲,直接就写到攻打保北和之后的清风店战役。
战役结果皆大欢喜,攻打保北震动北平,居然把罗历戎第3军调动出来。杨得志迅速调整兵力部署,只留3纵主力在保定以北继续吸引国军,由陈正湘统一指挥4个旅在北线拖住国军主力,杨得志杨成武耿飚率6个旅南下,在清风店截住罗历戎第3军,激战全歼之。
近30年后郑维山撰写回忆录,保留了这一段争议。可能是两位将军的视角不同吧,郑维山更注重实际战役的进展。但笔者相信,保留这样一个争议片段,大概是杨得志这种巧妙的处理方式,令郑维山印象过于深刻。
和聂总闹过情绪的有过好几个,总是顺毛捋的听话将领也颇有几个,走了两个极端的将领,在打仗上都不会太顺,要么别别扭扭领导掣肘没法发挥出真正实力,要么过于听话打不出漂亮仗。
能把聂总伺候舒服还把仗打得漂漂亮亮的,就老杨哥一个。
本篇是接下来涞水战役一文的预热,敬请各位稍待正片。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常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