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用“千里眼”守护祖国的天空 | 张光义

0
分享至

编者按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战争中,雷达被誉为武器装备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随着战机的升级,如何在复杂战场上实现多目标追踪与快速响应?答案之一便是“相控阵雷达”。

然而半个世纪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改变这一局面的,正是雷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义。他带领团队研发出我国第一部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开创了中国研制相控阵雷达的先河。


童年那一瞥,

与“千里眼”结下不解之缘

1945年8月15日夜,十岁的张光义在泸州街头,随人群庆祝抗战胜利。正是在那一夜,他第一次听到“雷达”这个词。大一些的孩子们议论说:“雷达就像神话里的千里眼,能看见千里之外的飞机。”

少年张光义满心疑问,却在心底埋下了追寻真理的种子。彼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将与这个“千里眼”结下不解之缘。或许是因为经历过抗战岁月,让他从小就坚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信念,他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一定要把国家建设好。

1957年,张光义被选派至苏联留学,主修水利专业。然而,当时国家急需雷达技术人才,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放弃钟爱的专业,转到莫斯科动力学院无线电技术系学习雷达知识。


1958年10月,张光义(后排右1)与莫斯科动力学院无线电系的部分中国同学在学校附近的照相馆合影留念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八年磨一剑,

在大山深处铸就“千里眼”传奇

回国后,张光义被分配到新中国雷达事业的摇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人造卫星和洲际导弹的快速发展,国家急需能够监测外空目标的超远程预警雷达。周恩来总理批示“要多搞几把‘扇子’”,即研制并部署远程预警雷达,确保国土安全。

于是,研制我国第一套相控阵雷达系统的“7010工程”正式获批启动,并被要求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时年35岁的张光义,作为工程的总体负责人之一和技术领导小组组长,挑起了这副重担。


2017年1月7日,原7010工程主要班底——111相控阵雷达课题研究室(104室)相关人员(前排左2:张光义)在江苏南京鸡鸣寺前合影留念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代,科研人员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克服万难。没有现成的先进仪器,他们就自力更生进行改装;为了赶超进度,他们不惜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工作。最终,在冀西北熊耳山脉尽头、海拔千米的黄羊山上,张光义和同事们顶着刺骨寒风,亲手建起了一座占地千余平方米、高达八层楼的巨型雷达。

1975年9月,奇迹发生了。雷达的四分之一个试验阵面成功观察到了外太空目标,并获得了其坐标数据。1977年,该雷达通过了全站试飞鉴定,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部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研制成功。1983年,该雷达成功追踪到苏联失控坠毁的人造卫星,预报精度超过国际同行,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7010雷达阵面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7010工程的成功,为张光义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但他并未止步。他将自己宝贵的科研经验汇集成书,199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相控阵雷达专著《相控阵雷达系统》,该书成为雷达专业的重要著作,对推动我国相控阵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科学家说


张光义时刻叮嘱自己的学生:“别人永远不会把尖端国防科技拱手让人,必须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勇于探索尖端科技‘无人区’,才能从跟跑、并跑最终到领跑。”

当人们问到他的人生态度时,张光义只说了简洁明了的十二个字:“关心国事,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是谁擦亮“中国之眼”?——记三代“雷达人”的奋进之旅[EB/OL]. 新华网, 2019-05-23.

[2]张光义:为祖国打造第一双“千里眼”[EB/OL]. 全景科学家, 2023-01-04.

[3]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中国雷达工业实现“换道超车”[EB/OL]. 环球网, 2019-05-27.

[4]杨坚. 张光义:“极目”雷达 远眺“天际”[N]. 中国科学报, 2023-07-07(04).

[5]杨坚, 赵新. 极目天际——张光义传[R].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CJGC2020-G-Z-JS04.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约稿咨询:

010-8741354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佟丽娅离婚4年喜讯官宣,41岁再婚,陈思诚已无法企及

佟丽娅离婚4年喜讯官宣,41岁再婚,陈思诚已无法企及

何嗀爱捕渔
2025-09-13 18:16:33
3-0!3-1!男排爆冷门+大逆转!世锦赛积分榜:中国第3,日本垫底

3-0!3-1!男排爆冷门+大逆转!世锦赛积分榜:中国第3,日本垫底

知轩体育
2025-09-15 11:27:25
“椰树”集团破产谁救活?网友:还以为椰树破产了!企业回应:是设问句少了一个问号

“椰树”集团破产谁救活?网友:还以为椰树破产了!企业回应:是设问句少了一个问号

极目新闻
2025-09-15 14:59:45
公安网安部门依法对某人工智能服务科技有限公司予以行政处罚

公安网安部门依法对某人工智能服务科技有限公司予以行政处罚

新京报
2025-09-15 16:55:19
终于收到访华邀请函,特朗普一反常态,给不了中国一个准确答复

终于收到访华邀请函,特朗普一反常态,给不了中国一个准确答复

朗威游戏说
2025-09-15 13:00:58
中美密谈了6个小时,美财长眉头紧锁,美国网民感叹:特朗普变了

中美密谈了6个小时,美财长眉头紧锁,美国网民感叹:特朗普变了

阿天爱旅行
2025-09-15 10:08:24
越南谈中越战争:316A师能随意吃掉中国任意一个主力师,结果如何

越南谈中越战争:316A师能随意吃掉中国任意一个主力师,结果如何

正观历史
2025-09-15 13:46:09
美国要求G7和北约对华加税,外交部、商务部表态

美国要求G7和北约对华加税,外交部、商务部表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5 17:23:10
河南一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河南一邪教头目自封“玉皇大帝”:奸淫妇女10人,敛财超500万元

界面新闻
2025-09-15 08:37:27
美国驻华大使馆:光地皮就值2亿装修花26亿,为何建得跟碉堡样?

美国驻华大使馆:光地皮就值2亿装修花26亿,为何建得跟碉堡样?

小虎新车推荐员
2025-09-14 21:16:36
妻子长肌瘤需要切除子宫,丈夫愤怒拒绝:影响性生活,切就离婚!

妻子长肌瘤需要切除子宫,丈夫愤怒拒绝:影响性生活,切就离婚!

丫头舫
2025-09-14 22:29:08
A股:无需等待周二开盘了,市场已清晰,明天行情已可预见!

A股:无需等待周二开盘了,市场已清晰,明天行情已可预见!

财经大拿
2025-09-15 13:36:52
55岁窦唯已迁居阿那亚多年,骑电动车,买菜砍价,生活过得惬意

55岁窦唯已迁居阿那亚多年,骑电动车,买菜砍价,生活过得惬意

书雁飞史oh
2025-09-08 17:38:38
张维伊节目炫耀买下500万的北京房子,董璇:厕所看起来有点小

张维伊节目炫耀买下500万的北京房子,董璇:厕所看起来有点小

小兰聊历史
2025-09-15 10:40:37
气温“大跳水”,降幅可达8℃!青岛将迎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新预报→

气温“大跳水”,降幅可达8℃!青岛将迎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最新预报→

鲁中晨报
2025-09-15 15:11:04
全球最小的发达国家,快被中国人“买”下了,中国移民占比87%!

全球最小的发达国家,快被中国人“买”下了,中国移民占比87%!

通文知史
2025-09-15 06:40:08
电生真火!中国厨房革命来了,燃气罐、燃气公司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电生真火!中国厨房革命来了,燃气罐、燃气公司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Hi科普啦
2025-09-13 09:45:52
前华人首富赵长鹏回国!痛快交531亿罚款,成全球最相信美国大冤种

前华人首富赵长鹏回国!痛快交531亿罚款,成全球最相信美国大冤种

不写散文诗
2025-09-14 16:10:13
陆毅自曝结婚30年妻子没做饭,镜头拉近鲍蕾手部,真相太真实!

陆毅自曝结婚30年妻子没做饭,镜头拉近鲍蕾手部,真相太真实!

策略剖析
2025-09-15 14:48:43
新华社权威快报|青海黄河源区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新华社权威快报|青海黄河源区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新华社
2025-09-15 10:14:04
2025-09-15 17:55:00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incentive-icons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官媒。重点:科学家精神报告团
856文章数 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官方: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 将施进一步调查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头条要闻

梅德韦杰夫:若北约成员国击落俄无人机 将意味着战争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艺术
旅游
军事航空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教育要闻

事关中小学秋假,南京市教育局最新回应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军事要闻

三人伪装"外卖员""钓鱼佬"窃取军事秘密 详情公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