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为何国家说形式挺好,百姓却感受不佳?”这句话道出了当下许多人的困惑与无奈。
一方面,官媒不断强调: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外贸顺差创历史新高,高科技领域不断突破...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主愁订单,裁员缩编,打工者忧就业,青年失业率高企,商铺批量转让,百姓捂紧钱包,消费降级...大多数人丝毫感受不到“高增长”带来的实惠。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到底是怎么回事?
增长到底是谁的增长?
从数字上看,中国经济确实表现不俗。5%左右的增速,在全球范围内确实堪称佼佼者。一万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更是“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增长到底是谁的增长?这些顺差到底是谁的利润?
“站在国家GDP的角度讲,经济形势很好。但是站在我们广大企业主,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甚至老百姓角度讲,好像感受不到宏观经济依然处于世界高增长的这种好处到底在哪里。”
GDP增长数字背后,是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大量资源流向基建、地产和出口部门,而民生消费领域却得不到足够滋养。
这就造成了国家整体富裕与百姓个体困窘并存的怪现象。
“生产与消费已经离婚”
中国工厂的流水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鸣——
浙江义乌每天生产2000万只圣诞袜,足够全球每人分三双;
广东佛山每月出厂500万台微波炉,能堆成十座珠穆朗玛峰。
但生产线末端的打工妹却感叹:
“每天装3000个电源线,工资买不起其中任何一个微波炉。
宿舍姐妹都在拼夕夕买临期面包,厂长却说我们产能征服了世界……”
这荒诞景象可以用一句话形容:
“生产与消费已经离婚,却还硬住在同一个GDP房间里!”
产能过剩,贸易摩擦
我们国家确实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几乎所有品类的商品,中国今天的产能全世界NO.1没得说。
但问题在于——国内消费市场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
由于西方国家一直都在呼吁中国不要把过剩的产能倾斜到世界上去,这就导致了:出口越多,贸易摩擦就越激烈;顺差越大,外部压力就越强。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局面:我们生产得越多,就越依赖海外市场。
所以,特朗普这次急眼了,搞出来一个关税大棒。
蛋糕做大了,为何分得少了?
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做大蛋糕,但百姓更关心的是自己能分到多少。
遗憾的是,近年来蛋糕的分配似乎出现了问题。资本回报率持续高于劳动回报率,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多流向了资本所有者,而非普通劳动者。
某上市公司财报泄露真相:
- 公司利润增长30%,高管分红暴涨50%;
- 打工人工资下降5%,裁员20%;
- 股价飙升后,大股东减持套现18亿。
这印证了网友的话:
“资本利得跑赢火箭,劳动收入爬得比蜗牛慢!”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整体经济数据亮眼,但老百姓获得感却不强的根本原因。
出路在何方?把倾斜的天平掰回百姓这边
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于调整蛋糕的分配:
1,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只有百姓钱包鼓了,消费才能起来;消费起来了,企业产品才有销路;企业效益好了,才能提供更多就业和更高工资——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2,解决百姓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老百姓敢消费的前提是有安全感,如果随时担心未来可能面临的大额支出,自然会将钱存起来不敢花。
“不要跟我说世界工厂的荣耀,我要孩子奶粉不断供、父母生病不发愁、自己流汗不白流!”
只有把倾斜的天平掰回百姓这边,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至于怎么掰?总归而言就是:“症结在于消费,消费在于收入,收入在于分配,分配在于政策,政策在于官员——故治国先治吏!”
想看更多?请移步知识星球。如何加入“思如哲思”的知识星球?
![]()
思如哲思
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处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