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怂,是把所有苦都咽进肚子里。 当《归队》里的汤德远蹲在日占区粮仓门口啃烧饼时,观众都在骂这个“叛徒”。 他曾是抗联二班长,如今却给日本人运粮,跟着汉奸肖铁林点头哈腰。
直到他淋满汽油点燃粮仓,嘶吼“为革命献身”那一刻,所有人才恍然大悟:这个“逃兵”从未真正背叛。 汤德远的路,是抗联六人组中最窒息的,他的归队方式,没有战友迎接,没有鲜花掌声,只有一声炸药响和被烧毁的鬼子粮仓。
汤德远本是条硬汉子。 在鬼子劳工营里九死一生,被烙铁烫胸、指甲钳拔指盖,都没让他松过口。 他跟着抗联打鬼子时从没怕过死,曾为掩护兰花儿自曝行踪跳河逃生,还与狼搏斗后侥幸存活,拖着奄奄一息的战友在森林中艰难前行。 支撑他的这份“硬气”,在回家看到家人的那一刻,彻底破防了。
他千辛万苦回到家,看到的是失明的母亲,连他的声音都快认不出;父亲为了找他,被鬼子打得差点站不起来。
家里顶梁柱塌了一半,汤德远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我要是再去打鬼子,爹妈怎么办? 谁来照顾他们? ” 他从一个“无牵无挂的战士”,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一步都得为爹妈考虑。 那时候的他,不是不想打鬼子,是不敢再冒险,他怕自己再出事,这个家就真的散了。
真正让他决定“装怂”的,是后来那次被鬼子抓。 因为他之前的抗联身份暴露了痕迹,被鬼子抓去严刑拷打。 鞭子抽、凉水灌、烙铁烫,这些酷刑他都遭受了。 巧的是,肖铁林当时也在现场,但因为他换了装扮,肖铁林没认出来,也就没伸手救他。 汤德远在牢里被打得皮开肉绽,看着外面肖铁林的身影,心里凉了半截。 他意识到,“抗联战士”这个身份,不仅保护不了他,还会连累家人,甚至可能连求助都没人敢帮。
肖铁林后来认出他,把他救出来时,汤德远已经被折腾得半条命没了,没了之前的锐气。 他跟肖铁林说“不想再打了,想好好过日子”,然后开始学着做买卖,跟着肖铁林去给鬼子“送礼”、陪笑脸。 外人骂他“汉奸”,他不解释;以前的抗联战友误会他,他也不吭声。 他把“抗联战士”的身份,彻底藏进了心里最深处。
汤父害怕儿子为了信仰再次离家,于是带着汤德远到肖铁林家里,求他安排个差事,想让儿子过上“安稳”的日子。 汤德远明白父亲的用心良苦,但他打心眼里瞧不起对日本人点头哈腰的谄媚做派。 为了安慰老人,他发誓说再也不碰枪了,他可以不再抗联,但是不能当汉奸,他的思想在挣扎。
表面上,他做起生意,娶了日本商行的女儿。 实际上,他拼命搞钱是为了买炸药,娶日本女人是为了拿到进出粮库的通行证。 他假装投靠伪军,隐姓埋名做生意,实则通过账本上的暗号与抗联小队的联络员进行联系。 他贿赂汉奸换来了仓库钥匙,甚至利用了肖铁林“无意”泄露的守卫轮班表。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秘密计划。
汤德远的“伪装”,在看到战友牺牲时被彻底打破。 当老山东的队伍在椅背山打保卫战,田小贵抱着鬼子同归于尽的消息传过来时,汤德远知道后,一夜没合眼。 他想起自己当初加入抗联的初心,是为了让更多家庭不被鬼子拆散,是为了让爹妈能安稳过日子。 虽然他护了自己的小家,却看着更多战友、更多同胞死在鬼子手里。 他突然明白:“光护着自己的家没用,不把鬼子赶出去,谁的家都不安稳。 ”
老山东牺牲那夜,汤德远盯着雪地里染血的抗联旗,突然笑了。 三小时后,他带人冲向日占区粮仓。 哨兵认得这个常来送钱的商人,挥手放行时还调侃:“汤老板又来孝敬皇军? ” 下一秒汽油桶就滚进了粮垛。
火海里爆出嘶吼:“抗联二班汤德远,归队! ” 他点燃大火,与守仓库的日军同归于尽。 这场潜伏三年的纵火,才是他真正的归队仪式。 汤德远的那道刻痕,永远留在了粮仓的焦土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