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静)盛夏时节的罗田,青山叠翠间满是板栗林的生机与活力。2025 年 7 月 7 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志远志愿服务队” 的 12 名队员,带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与专业探索的初心,跨越百余公里奔赴黄冈市罗田县,开启了一场以 “栗链生态,乡兴共富” 为主题的深度调研。为让调研不流于形式、真正触及产业核心,队员们早在出发前便做足功课 —— 不仅梳理了罗田板栗产业十年发展数据,设计了针对农户、企业、村委的多套访谈提纲,还邀请学院农业经济领域的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为此次实践装上 “专业引擎”。
图为 “志远志愿服务队” 队员赴罗田前在学校门口合影。通讯员 张
智慧园里寻 “链”:看板栗如何突破地域局限
调研首站,队员们走进了罗田农业智慧园。这座集产业展示、技术推广、品牌孵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堪称罗田农业的 “全景窗口”。刚踏入园区展厅,讲解员便指着动态产业图谱,向队员们系统介绍起当地的特色产业矩阵:“罗田不仅有‘中国板栗之乡’的金字招牌,黑山羊养殖、中医药种植同样形成规模,其中中医药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 50 亿元,33 个产品获评黄冈地标优品。”
而在板栗产业展区,从展板上的品种图谱到玻璃展柜里的加工产品,再到屏幕上播放的生产流水线视频,全方位展现了板栗从 “一颗果” 到 “一条链” 的蜕变。“我们有毛板栗、草板栗等 10 多个品种,不同品种对应不同的加工方向 —— 鲜食栗选颗粒饱满的‘早栗’,深加工做板栗仁、板栗粉则用耐储存的‘油栗’。” 讲解员指着展柜中包装精美的板栗制品介绍道。队员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不时提问,当听到 “通过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直播带货,去年罗田板栗线上销售额突破 8000 万元” 时,队员李阳立刻追问:“直播过程中如何保证板栗新鲜度?物流时效怎么把控?” 讲解员笑着解答:“我们和快递公司合作开通了‘板栗专线’,从采摘到发货不超过 6 小时,还会用冰袋 + 泡沫箱保鲜,客户收到时基本和刚下树一样新鲜。” 这番对话,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新媒体为传统农业带来的变革活力。
图为讲解员为服务队讲解板栗发展历史。通讯员 吴静 供图
板栗林间探 “源”:用脚步丈量种植实况
离开智慧园,队员们驱车前往甫薇山庄 —— 这里是罗田规模化板栗种植的典型代表,数十亩板栗林沿山坡铺开,翠绿的枝叶在阳光下摇曳,饱满的板栗果裹着带刺的外壳,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此时正值正午,气温突破 35℃,但队员们丝毫没有退缩,戴上草帽、拿起笔记本便钻进了板栗林。
图为服务队实地拍摄的板栗果实状况.通讯员 张晓曼 供图
村委会中听 “声”:直面产业发展痛点
调研的最后一站,队员们来到了罗田某村村委会。刚坐下,村书记便打开了话匣子,话语中满是对板栗产业的担忧:“疫情之前,我们村的板栗有三成能卖到欧洲,现在欧洲市场基本没了动静,国内市场又供大于求,今年价格比去年降了近两成。” 他给队员们算了一笔账:“一亩板栗林,光施肥、打药就得花 500 多块,采收时雇人一天要 150 块,要是卖不上价,忙活一年可能还赔钱。”
“最头疼的还是采收期太短。” 村书记进一步解释道,板栗的收购 “黄金期” 只有 10 天左右,早了果实没成熟,甜度不够;晚了就会生虫,品质下降。更无奈的是,收购商都是从南方往北方收,等轮到罗田,好的收购价基本没了,“去年有农户把板栗存起来想等涨价,结果没几天就坏了,损失了好几万。” 队员们一边认真倾听,一边不时提问,当听到 “村里有近三成栗园因为没人打理而荒废” 时,队员们的心情愈发沉重 ——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农户的收入,更关乎整个板栗产业的未来。
图为村书记向队员们介绍板栗销售情况,队员们围坐一旁,认真记录
谋破局之策:以青春智慧助力产业升级
经过一天的调研,队员们在晚上的复盘会上展开了热烈讨论。“头部企业有渠道、有技术,能稳住销量,但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太弱,得想办法把他们组织起来。”“我们可以建议村里搞‘板栗采摘游’,让城市人来体验采摘乐趣,既能提高板栗附加值,又能带动农家乐发展。”“加工环节的速冻氧化问题,或许可以联系学校的食品专业老师,帮忙找解决办法。”
队员们结合调研发现,梳理出罗田板栗产业的三大核心矛盾:一是 “大产业” 与 “小农户” 的对接矛盾,头部企业与散户缺乏有效联结;二是 “高产量” 与 “低价值” 的效益矛盾,初级产品占比高,深加工不足;三是 “好品质” 与 “弱采收” 的供给矛盾,劳动力短缺导致采收品质下降。针对这些矛盾,服务队初步形成了一套建议方案:推动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让农户抱团发展;延伸产业链,开发板栗酥、板栗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探索 “种植 + 采摘 + 研学” 融合业态,激活乡村旅游潜力。
“这次调研让我们真正走进了乡村产业的一线,看到了板栗产业的活力与困境。” 服务队队长吴静表示,接下来队员们将把调研数据整理成详实的报告,结合专业知识提出更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罗田板栗产业发展出一份力,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湖二师 “志远” 服务队的罗田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调研,更是一次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耳朵倾听需求,用智慧谋划未来,在解码 “栗链生态” 的过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