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 陈祺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2025年9月1日,是自贡建市86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由“城市书房”发起,社会各界捐建的“还我河山”历史照片说明牌,在自贡市釜溪河畔安装落成。而河的对岸,就是刻在河畔石壁上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
“还我河山”历史照片说明牌
这块长1021厘米,高550厘米的说明牌,介绍了1938年5月初,随抗战西迁到四川的金陵大学理学院的孙明经先生,奉命到富荣盐场拍摄井盐生产纪录片,偶然拍下“还我河山”照片,这幅照片真实记录了当时自贡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日决心,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说明牌为纪念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将自贡人民在民族存亡之际的铿锵呐喊,再次镌刻于此。
安装说明牌
安装说明牌
时光回溯至1938年,当山河破碎,自贡抗敌后援会的志士们挥动铁钎,用白色灰浆,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深深刻在釜溪河畔巨大的崖壁上。铁钎凿石,墨染山河,这是盐都儿女不屈的脊梁,亦是民族危难时刻悲愤的集体呼号。
“还我河山”老照片
1943—1944年,为抗日救亡,冯玉祥将军先后两次莅临自贡发起“爱国献金运动”。自贡民众热血沸腾,盐工节衣缩食,盐商慷慨解囊。“救国不分贫富,献金即是献心!”
1944年7月,自贡第二次爱国献金,就募得法币1亿二千万元,金戒指800只、金手镯10只,布鞋1万双等,创下了多项全国第一,包括捐款总额全国最多、人均献金最多等。感慨之下,冯玉祥将军以遒劲笔力再度题写“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自贡市政府将其镌刻于龙凤山南麓石壁之上。烽火岁月,盐粒与汗水交织,铸就了支撑民族脊梁的钢铁长城。
自贡盐史学家陈星生仔细擦拭说明牌
“在釜溪河的两岸,我们会看到这两个‘还我河山’题字。两个‘还我河山’,相距只有100多米。”自贡盐史学家陈星生表示,它们(“还我河山”)反映的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由沉睡到觉醒,由凤凰涅槃到必然浴火重生的这个历史过程的一个说明、一个缩影。
(图片由自贡文化传播者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