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无聊时,总爱探索未知、总结已知。可一旦把未知与已知放在一块儿,却往往成了一道无解的题。就像时常有人说:六大茶类的最终归宿,是普洱茶。这话从不少云南茶人和普洱销售者口中讲出,用的不是疑问,是斩钉截铁的肯定。
他们相信,无论你喝过多少茶,最终都会归于普洱。就像有人说,男人千帆过尽,总会倾心于花瓶型的女子;也像登山者心心念念的终极圣地,永远是珠穆朗玛。
但世间事,哪来那么多“一定”?
未来之所以让人期待,不正是因为它的未可知吗?你若早已洞见结局,人生这场戏还有什么看头?不如直接换台。
“殊途同归”这四个字,放在喝茶上并不成立。每个人体质不同,味觉体验也千差万别——有人偏好浓强,有人钟情轻柔;有人追求香气,有人沉迷醇厚。正如环肥燕瘦,各有所爱。龙生九子,尚且各不相同,更何况是人喝茶的口味?
每个人进入茶世界的引路茶不同,一路所遇之茶也各异,最终的归属,又怎会相同?即便大多数人走向同一款,已是难得;若要所有人一致,那简直如真正的男女平权,难如移山。除非山无棱、天地合。
所以,喝遍六大茶类后的终点,未必一定是普洱茶。
那为什么还有人极力推崇普洱为“收官之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重口味”。无论生普熟普,都产自西双版纳——那里是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雨旱分明。茶树长期处于温热环境,合成更多苦涩物质,加上旱季日照强烈,茶味便尤其浓烈强劲。
哪怕如老班章、易武这类名产区,因气候特殊性,茶叶中的苦涩成分仍远高于其它茶类。于是,很多人一路品茗,尝至普洱时,被它又苦又涩、回甘迅猛的强烈个性所惊艳,便自信断言:此乃终极之味。
普洱终结派的核心逻辑其实是:人总会沉迷于自己未曾体验过的感受。就像某位首富,与前妻——一位常春藤毕业的精英——规规矩矩生活四十年,却终于在晚年一头扎进一位“老辣妹”的世界。她带他开飞机、潜水、结交不同圈层的朋友,甚至与前夫同桌打牌……他在这段关系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鲜活与崇拜。那是前妻从未给予的、出格而炙热的生命体验。即便举世嘲笑,他亦甘之如饴。
喝茶也是一样。白、绿、黄、红、青、黑……你未必终结于普洱。偏爱激烈的,或许归顺于它;喜欢清淡的,可能终于白茶;追求醇厚隽永的,大概属意青茶;倾心甜润温柔的,或者落入红茶的世界。
你的味蕾终将被谁收编?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定论。此前的所有热爱,或许都只是途经。茶如人生,无绝对之归宿,只有不停歇的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