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互联网品牌官
2025年9月,巴黎世家官网悄然上架的一款新品再次搅动舆论。
这款名为“MARCHÉ中号版型可折叠托特包”的产品,长高宽分别为50厘米、52.8厘米、1厘米,通体蓝色;
折叠起来的纹路与超市常见的塑料袋几乎别无二致,只是正面多了个Balenciaga的标识印花,售价却高达8200元人民币。
▲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截至发稿前,这款包在官网和官方小程序都显示为缺货状态。
客服人员解释说,这款新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材质并非塑料袋,而是一种叫Dyneema的织物面料。
巴黎世家,太接地气了
熟悉户外用品的人知道,这种俗称“大力马”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确实不简单。
承重可达10公斤,强度相当于同重量钢材的15倍,常被用于防弹装备和户外帐篷。
但即便如此,消费者还是忍不住质疑。
用再高级的材料做个塑料袋造型,就值八千多?
不过这已经不是巴黎世家第一次因“接地气”的设计引发热议了。
2017年,他们推出的亮蓝色超大手提包因酷似宜家7元购物袋而爆红网络,那款包售价2145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
2022年秋季的“Trash Pouch”更是直接以“垃圾袋”命名,海外售价1790美元,折合人民币1.2万元。
当时品牌艺术总监直言不讳:“我不能错过设计世界上最贵的垃圾袋的机会,毕竟谁不喜欢时尚丑闻呢?”
今年以来,巴黎世家的争议产品更是密集登场。
6月份推出的“北京烤鸭”包袋,外层用意大利顶级牛皮做成薯片袋的样子,印着烤鸭图案和虚构的营养成分表,专柜售价15500元。
▲ 图源:微博
据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门店店员透露,这款北京限定包开售10天就卖了近20只,25 - 35岁的都市白领成了主力买家。
有人直言“就图独特,发圈不撞款”。
同系列6500元的钥匙链更是早早售罄,但这挡不住网友吐槽“这不就是楼下便利店的零食袋换了皮?”
几乎同一时间,品牌推出的女士深蓝色弹力平纹针织半身裙又引发群嘲。
这款亮相于2025秋季系列的裙子,弹性腰头饰有Balenciaga标识,售价4500元,却被网友调侃“像是把男士平角内裤剪了一刀”。
更有意思的是,巴黎世家官网的产品简介直白写着“平角短裤造型迷你半身裙,剪裁裆部”。
▲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材质是93%棉加7%氨纶,和普通内裤无异。
或许是舆论压力太大,这款裙子很快就在线上渠道下架,客服只表示“团队经常会进行调整”,线下门店也只剩少量库存。
争议产品,更像是行为艺术
更早之前,一款长9.9厘米、高0.7厘米的不锈钢发卡卖2700元;
被网友扒出义乌批发市场类似款只要几毛钱,电商平台甚至有5元10只装的选项。
还有男士三角内裤搭配长长的马毛设计,被网友戏称为“屌丝内裤”,风一吹就像柳絮飘飞,视觉冲击十足。
▲ 图源:@RUANGUANXIONG
这些设计一次又一次刷新大众对奢侈品的认知边界。
奢侈品卖的从来不是实用性,这点大家都懂,但巴黎世家的操作还是让人看不懂。
就像有人说的,普通人买衣服讲究“实用”,但奢侈品卖的是“话题”。
这些争议产品本质上更像精心策划的行为艺术,用极致的反差制造讨论度。
从商业角度看,这招似乎一度很管用。
2022年第一季度,巴黎世家销售额逆势增长16.3%。
到2024年,其所属的开云集团“其它品牌”部门收入高达32亿欧元,其中巴黎世家贡献过半。
这种定价策略背后其实是“凡勃伦效应”。
商品价格越高,越能显示购买者的社会地位。
你花100元买条内裤没人注意,花4500元买条剪烂的内裤,反而会有人追问“这是什么大牌设计”。
▲ 图源:天猫截图
“贵”本身就成了最好的社交货币,精准击中了新贵阶层的炫耀需求。
就像那款15500元的北京烤鸭包,虽然全网吐槽,但依然卖得不错;
因为对目标客户来说,“只有少数人能理解的设计”才是身份的象征,要是人人都买得起、看得懂,反而显不出高端。
但这种“黑红”路线越来越行不通了。
巴黎世家母公司开云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集团销售额下降16%至76亿欧元,净利润暴跌46%至4.74亿欧元。
除了葆蝶家和开云眼镜美妆,其他品牌收入都在收缩,圣罗兰下降11%,巴黎世家所在的“其他品牌”部门也下跌15%。
分区域看,亚太地区(不含日本)和日本市场下滑最显著,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的销售额下降,没能被当地需求复苏抵消,门店客流量依然低迷。
审美疲劳,国产上位了
更深层的问题是,当奇葩成为常态,消费者难免审美疲劳。
2022年巴黎世家就出过一次严重的公关危机,当时的广告让儿童模特手持带有捆绑道具的泰迪熊。
背景还出现美国最高法院关于未成年人色情制品的案件文件,涉嫌宣扬儿童色情,点燃全球怒火。
▲ 图源:巴黎世家官网
尽管品牌紧急下架广告并甩锅给制作团队,但摄影师反戈一击表示“我无权选择产品和模特”;
抵制声浪从产品蔓延到整个品牌,连代言明星都受到波及。
业内人士警告,这种设计策略是把双刃剑,短期内能获得巨大流量,但长期可能削弱品牌高端形象的核心价值。
当最初的新鲜感消退,大家自然会追问:除了制造噱头,品牌的核心价值还剩什么?
尤其在中国市场,随着国潮崛起和文化自信增强,消费者对国际大牌的盲目崇拜正在瓦解。
2025年美妆市场数据显示,线上平台TOP20品牌中国货与外资平分秋色,增长势头甚至更猛,百雀羚、丸美等国货品牌实现超100%的高速涨幅。
年轻人开始用脚投票,选择那些真正尊重本土文化、用心做产品的品牌。
但巴黎世家似乎还没跟上这种变化,对东方文化总显得一知半解。
2020年推出的七夕限定“他爱我”手袋,被中国消费者痛批“土味敷衍”“圈钱傲慢”;
这次的“北京烤鸭”手包,更被指设计师江郎才尽。
当中国年轻人穿着马面裙逛卢浮宫,用文化自信赢得尊重时;
巴黎世家还在靠“剪内裤”“仿塑料袋”博眼球,这种审美上的错位越来越明显。
奢侈品的核心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而非转瞬即逝的热搜。
巴黎世家或许能靠争议产品短期吸引流量,但当争议盖过品质,当消费者厌倦了哗众取宠,当文化尊严重于logo光环,这样的生意经恐怕难以长久。
就像那款8200元的“塑料袋”托特包,现在虽然缺货,但谁知道这份热度能维持多久?
当大家对“丑时尚”的讨论失去新鲜感,品牌又该靠什么留住消费者?
这恐怕是巴黎世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