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了之后不用搞那些虚的,直接海里一扬或者找个地儿刨个坑一埋,上面种个果树什么的,死了还能结个果子。”
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一些年轻人在面对死亡和葬礼时的真实想法。
不过别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的离经叛道,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也不愿意继续弄传统的“一条龙”服务。
很早之前李连杰就在自己的自传中坦言自己去世后不弄传统殡葬形式,选择直接海葬或者生态葬。
传统殡葬业哀嚎着行业寒冬,却不敢面对它行业寒冬的真相。
是去世的人变少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老龄化越来越高,去世的人应该是增长的,那为什么选择传统殡葬业的人越来越少了?
传统的殡葬一条龙服务中,殡仪和火化都由国家管控,价格再怎么也翻不到天上。
除了一些“孝子贤孙”为了彰显自己对逝者的不舍,恨不得把现在市面上有的东西都扎成纸的烧过去,要不花不了太多钱。
可墓地就不一样了,虽然有民政部门管控的公墓,但市面上大部分的公墓还是由私营企业建设管理的。
资本的大手一介入,事情的性质就变了,本来只是给逝者求一个安身的地方,却没想到墓地被越炒越高,之前炒房,现在炒坟。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一些墓地,一平方的单价甚至要比某些城市的房价还要高,让人直呼埋不起。
甚至某些村级的公益性公墓都会因为有外界开发商的介入变得让普通人高攀不起。
新华社在2021年就曾曝光过安徽宿州某地的公墓存在着各种乱象,把当地人逼得说出“死不起”“葬不起”。
本来这种村级的公益性公墓是为当地的村民服务的,但公墓开发商却将公墓出售给外地的逝者,只要有钱、不怕出事儿就行。
甚至在这个地方还流行着家族葬、活人葬,在人还没有离世的时候就提前买好墓地。
因为这些不合理的乱象,墓地的价格被越炒越高,甚至一座墓穴的售价能高达32.8万元,要知道这还只是一个村级的,公益性的公墓。
但这事儿监管起来难度不小,毕竟这人都入土为安了,总不能强制性再把人给迁出来吧。
更何况就算家属同意了,这迁出来的骨灰盒又该放到哪里呢?这种事还真不好管。
一线城市的不少人就动起了买房放骨灰的念头:上海、北京一个墓地的价格比周边的房价都贵,墓地产权还只有20年,商品房可有70年。
两相对比之下,这些超一线或一线城市周边的低房价地区的房地产就变成了“坟地产”,不过这也不便宜,不少人把目光转移到了新型的生态葬身上。
生态葬的形式还真不少,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海葬和树葬两种形式。
就在今年的7月3日,前TVB的知名演员艾威的妻子就举办了一场海葬。
但这两种葬式可不是直接往海里倒,或者埋在树底下,里面的门头还不少。
就以海葬为例,前几年传出过一个新闻,说福建地区的一个男子因为海葬被拘留了,一时间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
之前不是推行海葬吗?怎么人海葬了还要被拘留,不会是在这方面还要捞一笔吧。
那这就有失偏颇了,这个新闻被掐头去尾了,福建的这名男子是自己租了人家渔民的船,到私人的渔场上面去扬骨灰了,人家渔民发现后阻止他他还不愿意,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后面有人报警,这个男子才被关进去的,所以不是不让海葬,而是不让私自海葬,这个男子铁窗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跟渔民发生了肢体冲突。
其实现在为了鼓励海葬,不但不收费,还会给补贴。
以大连在今年颁布的海葬条例来看,海葬需要提前预约,海葬过程中使用的鲜花等道具是免费的,家属的登船费三人以内的话也是免费的。
要是逝者的户籍也在大连,他的家属还能获得400元的奖励,在海葬之前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也能减免。
之所以管控着不让逝者家属私自进行海葬,有着多重考虑。
毕竟海上有着渔民的渔场,还有一些海滨城市是旅游胜地,如果不考虑海岸距离和洋流等因素,让人随便撒,保不准哪天普通人在海边游玩的时候随机看见某位逝者的碎片了。
再者说,如果没有管控,那些罪犯在行凶之后直接受害人一把火烧了,扔海里去,这让警察怎么破案。
所以说,对于这些新型的葬式,还是需要进行统一的管控的,毕竟传统葬式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种新型的更要做好监督,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树葬能让人发挥的就更多了,将逝者装进可降解的骨灰盒当中,埋在公园或统一规划的园区内的树下。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在树葬上也想弄些不一样的,传统的树葬一般是统一的树种,主要以松柏、梅花、香樟等树种为主。
而现在的年轻人却想把自己埋在火焰树、大百合之类的树下面,而这些树有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它的种子跟传统的圆形纸钱十分相似,一阵风吹过,坟头自动撒纸钱。
只能说不愧是爱搞抽象的年轻人,就算是树葬也能让他们整出点不一样的花活。
其实不管是传统葬式,还是选择新型葬式,最重要的还是生者对于逝者的一份心意。
其实不管是哪种葬式,说白了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对逝者最好的尊重还是在逝者离世前精心的照料。
某些人在老人生前不闻不问,一些因为生病躺在床上的老人都长褥疮了也没人管,但老人离世后这些人立马变成孝子贤孙,葬礼上是各种好东西堆个不停。
一些更离谱的能把葬礼连着办个三天三夜,排场大的不得了,纸扎活都能变出花儿,从传统的八抬大轿到各种豪车,生怕老人在地下受委屈。
这么大的排场下来,赢得不少人一句:真舍得给老人花钱,真孝顺啊!
但是不是真孝顺来来往往的亲戚心中都门儿清,死后再风光大葬有什么用,老人都已经享受不到了,不如在生前多陪陪他们,把老人给照顾好,比什么都重要。
一些老人也常说:“床前一碗粥,胜过坟头万堆灰。”在逝者生前的时候,珍惜好每一分每一秒,真的能胜过死后的大排场。
也有人觉得,葬礼大办不仅是对于死者的告慰,也是对于生者亲情的维系,关于葬礼的争论,一直没有一个定论。
但不管怎么说,关于葬礼的争论实际上时对怎样才算尊重逝者。
不过不管是传统的葬式还是新型葬式,最重要的还是在葬礼时对于逝者的怀念与哀思。
对于生者来说,葬礼的形式终究会被遗忘,留在心中的还是逝者离开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传统殡葬业的行业寒冬不代表离开的人少了,更不代表现在的年轻人不尊重逝者了,而是他们认清了现实,不愿意被殡葬割韭菜了。
面对生死,最重要的还是一份心意,死后再风光也没生前的照顾来得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