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死不起了?撒个骨灰费用上万,还得排队等一年,为什么这么特殊?

0
分享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去世的人普遍讲究入土为安,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安葬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土葬已不再是唯一选项。

令人意外的是,竟有一种殡葬方式不仅需要支付上万元费用,还可能要排队数月甚至一年才能安排,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安葬方式呢?





殡葬方式的时代演变

中国人历来重视身后事,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是深植于文化心理的传统理念。土葬作为延续千年的主流殡葬形式,不仅是一种安葬方式,更被看作是对逝者的尊重与纪念。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加速,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土葬面临严峻挑战。尤其在大城市,墓地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不断攀升。



一块普通墓地的价格往往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还不包括后续管理费用。

因此,一些家庭开始另辟蹊径,选择在偏远或房价较低的地区购置小型住宅,专门用于存放亲人骨灰,这种房屋被民间称为骨灰房。



在一二线城市,这样的做法并不少见,甚至流传着“一栋楼里活人没逝者多”的说法。虽然这种做法出于无奈,但从法律和社会伦理角度来看,并不符合公众认知的合理范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环保、节省资源的生态殡葬方式逐渐受到关注。那么,除了骨灰房之外,还有没有更体面、更可持续的替代方案?





什么是海葬?

海葬,顾名思义,是将骨灰撒入海洋的一种殡葬方式。但这并非随意将骨灰投入海中,而是有一套规范流程和环保要求。

通常,海葬需使用可降解容器盛装骨灰,投放至指定海域,并在24小时内自然溶解,以避免对海洋生态造成污染。



近年来,选择海葬的人数明显上升。这一趋势既受到政策推动,也反映出公众殡葬观念的转变。为了鼓励生态葬,多个地区推出了海葬补贴措施。

2023年,福州市曾讨论对海葬居民家庭给予3000元补助,大连市计划建设海葬纪念广场,沈阳市户籍居民甚至可以享受免费海葬并领取补贴。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也提高了公众对海葬的接受度。

但海葬之所以特殊,还在于其严格管理。由于海域使用受到严格管控,海葬活动必须由具备资质的殡葬机构向环保部门申请许可后方可执行。



个人擅自进行海葬属于违法行为。正是这种规范性和环保理念,使海葬成为一项需要预约和排队的殡葬服务。既然海葬如此受欢迎,那在实际执行中又面临哪些挑战?



排期长、费用高

尽管海葬被誉为绿色、经济的殡葬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排期长、费用高的问题。目前海葬主要分为两类:公益性质的集体海葬和个性化定制的私人海葬。

集体海葬多由政府或非营利组织承办,收费较低甚至免费,但等待时间较长。例如,北京市的集体海葬目前排期已至2025年,且通常仅限本地户籍居民。



外地家属若想参与,还需支付每人380元的乘船费用。类似情况在其他大城市也普遍存在。若不愿等待,也可选择私人订制服务,但费用明显上涨。

根据多家殡葬公司报价,独立海葬套餐价格从3800元至13800元不等,主要区别在于服务内容,如是否包含专车接送、船只类型、参与人数上限、告别仪式设计等。



高端套餐通常还可提供一对一协助、线上纪念平台等附加服务。海葬排队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公共服务资源与民众需求之间的阶段性失衡。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和政策支持,近几年选择海葬的家庭数量迅速增长,但相应的船只、海域使用时段和服务机构数量尚未完全跟上,导致供需失衡。



海葬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每年可实施的时间窗口有限,尤其在北方沿海城市,冬季几乎无法出海,这也加剧了排队问题。海葬的高费用其实是一种市场化选择。

集体海葬具有公益性质,价格低廉甚至免费,但容量有限;而定制海葬则提供更多个性化、仪式感强的服务,满足部分家庭的情感需求,价格也因此呈现差异化。



不难看出,海葬虽然在理念上倡导回归自然,但在现实中仍是一种需要规划与预算的殡葬方式。

排队现象反映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匹配,也说明越来越多家庭开始接受这种新型安葬方式。除了海葬,还有哪些新兴的殡葬方式呢?





生态葬

海葬的兴起不仅是一种殡葬方式的变革,更是社会观念与文明进程的体现。从“入土为安”到“入海为安”,人们对待生命终点的态度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开放和环保。

这一转变离不开政策引导。



自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陆续推出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海葬等多种生态安葬方式,并配套补贴措施加以推广。

以北京为例,自1994年首次举办集体海葬以来,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3.4万名逝者选择魂归大海。天津、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也陆续设立海葬纪念设施,推出常态化的集体海葬服务。



公众接受度的提升也是关键因素。随着环保意识增强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开始认同“厚养薄葬”的观念。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不占用土地、不影响环境的安葬方式,让告别变得简洁而有意义。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选择生态安葬的比例逐年上升,虽然总体占比仍不高,但增长趋势明显。



当然,生态葬的推广仍面临一些现实难题。

除了服务供给不足、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传统保留骨灰、立碑纪念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尤其在一些传统习俗浓厚的地区,生态葬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政策差异、服务标准不统一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葬的普及效率。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持续紧张,生态葬无疑将成为未来殡葬改革的重要方向。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纪念逝者最重要的是内心的缅怀,而非物质的堆砌。海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也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对生命更深刻的尊重与告别。



海葬作为一种节地生态的安葬方式,不仅回应了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问题,也体现了社会文明与环保意识的提升。从“死不起”的无奈,到“舍得撒”的释然,背后是中国殡葬文化正在经历的悄然转型。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选择生态安葬的比例已增长至3.2%,北京、天津等多地海葬数量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纪念逝者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形式与物质。



生命的终点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无论是回归山林,还是融入海洋,每一种方式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告别。

也许在未来,随着观念的不断转变与服务的持续完善,海葬将不再被视为特殊选择,而是成为一种平常而自然的方式。到那时,我们或许能更坦然地面对生死,理解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主要信源

海葬背后:费用从0到13800元,有地方已排到2025年?——光明网 2023-04-06 09:14多地出现个人购买商品房放置骨灰盒,记者调查“骨灰房”现象——发稿时间:2024-04-03 10:31:00 来源:法治日报 中国青年网在常州想办理海葬要什么手续和材料?——发布日期:2023-12-19 来源:市民政局新华视点丨海葬、树葬、草坪葬……推广生态安葬还存哪些难题?——新华社2024-04-03骨灰撒海开展30周年,北京已为3.4万名逝者举行海葬——光明网2024-04-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自带苦相”的5位女星越看越丧,五官漂亮却演啥都苦情,太吃亏

“自带苦相”的5位女星越看越丧,五官漂亮却演啥都苦情,太吃亏

梦录的西方史话
2025-09-15 16:55:56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农村,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养鸡种地、钻进鸡窝拿鸡蛋的生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农村,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养鸡种地、钻进鸡窝拿鸡蛋的生活

鲁中晨报
2025-09-14 15:39:10
赢麻了!1.5万撬动300万,苏超最小赞助商老板娘泪洒最后比赛现场

赢麻了!1.5万撬动300万,苏超最小赞助商老板娘泪洒最后比赛现场

明月杂谈
2025-09-15 05:21:37
美国务卿与以总理会谈后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必须“消灭”哈马斯

美国务卿与以总理会谈后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必须“消灭”哈马斯

界面新闻
2025-09-15 19:46:06
善恶终有报,曾经在求职节目里咄咄逼人的老板,如今竟沦落成这样

善恶终有报,曾经在求职节目里咄咄逼人的老板,如今竟沦落成这样

白面书誏
2025-07-21 13:42:49
42岁希尔顿:别墅烧毁又买4.5亿庄园,和孩子玩滑梯,婚后收心了

42岁希尔顿:别墅烧毁又买4.5亿庄园,和孩子玩滑梯,婚后收心了

毒舌小红帽
2025-09-10 18:59:32
港媒:中国小学迎来大批俄罗斯学生

港媒:中国小学迎来大批俄罗斯学生

环球网资讯
2025-09-16 07:01:35
以媒:以军深夜对加沙城展开地面进攻,坦克已进入城市中心区域

以媒:以军深夜对加沙城展开地面进攻,坦克已进入城市中心区域

环球网资讯
2025-09-16 08:38:17
亏880个!深圳润府21年上车89平1800万,断供3个月了,等法拍吧…

亏880个!深圳润府21年上车89平1800万,断供3个月了,等法拍吧…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09-15 14:51:56
顶级财团荣氏家族:脱离中信集团又如何,谁说他们不“富可敌国”

顶级财团荣氏家族:脱离中信集团又如何,谁说他们不“富可敌国”

牛牛叨史
2025-09-14 03:40:35
看着都心疼!上海网红面包店竟把当天卖不完的面包全扔了?网友:为什么不打折?

看着都心疼!上海网红面包店竟把当天卖不完的面包全扔了?网友:为什么不打折?

新民晚报
2025-09-15 15:32:36
新中国第一代高级干部名单大全,收藏!

新中国第一代高级干部名单大全,收藏!

霹雳炮
2025-09-13 22:02:41
医生对你暗示过什么?网友:我两次做阴超都是遇到男医生

医生对你暗示过什么?网友:我两次做阴超都是遇到男医生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4 00:15:04
深挖一下丨西贝,到底是啥来头?

深挖一下丨西贝,到底是啥来头?

小鹏财经
2025-09-13 15:43:46
18岁天才亚马尔高调与女友秀恩爱照片引热议,球迷:最多5年巅峰

18岁天才亚马尔高调与女友秀恩爱照片引热议,球迷:最多5年巅峰

侧身凌空斩
2025-09-16 03:11:43
TVB女星表示“已办完离婚手续”

TVB女星表示“已办完离婚手续”

极目新闻
2025-09-16 07:30:41
重要赛事:9月16日晚19点40,CCTV5直播,3人出战110米栏半决赛

重要赛事:9月16日晚19点40,CCTV5直播,3人出战110米栏半决赛

体育就你秀
2025-09-16 07:46:45
武汉大学竟被央视除名!是咎由自取、顶风作案,还是不知悔过呢?

武汉大学竟被央视除名!是咎由自取、顶风作案,还是不知悔过呢?

生活奇思妙想家VIP
2025-09-15 08:27:59
汪小菲脸都要笑眯了!麻六记后厨突然爆火,全靠西贝“反向自证”

汪小菲脸都要笑眯了!麻六记后厨突然爆火,全靠西贝“反向自证”

木子爱娱乐大号
2025-09-13 18:53:39
一片“中国红”!中国女队时隔16年夺金引热议,2024年已一鸣惊人

一片“中国红”!中国女队时隔16年夺金引热议,2024年已一鸣惊人

罗掌柜体育
2025-09-15 09:53:12
2025-09-16 10:15:00
青梅侃史啊 incentive-icons
青梅侃史啊
我,不值得关注,可你偏偏来了
1495文章数 1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韩国反华集会被采取限制措施后 韩外长率先访华

头条要闻

媒体:韩国反华集会被采取限制措施后 韩外长率先访华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中国将依法依规开展TikTok技术出口审批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防沉迷系统,为啥防不住孩子的网瘾?

数码要闻

Meta x Ray-Ban Display 智能眼镜曝光:单眼HUD+手势手环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三人伪装"外卖员""钓鱼佬"窃取军事秘密 详情公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