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一年腰斩、季度亏损2.5亿欧元,曾经的全球第三运动品牌彪马(Puma),正被大股东皮诺家族摆上货架。
这场出售背后,是运动品牌行业残酷的“双寡头定律”——耐克与阿迪达斯常年垄断前二,第三名注定在挣扎中轮换:从彪马、李宁到lululemon,无人能永久破局36。
而潜在买家XX,虽凭“收购狂魔”之势操盘斐乐、始祖鸟成功,却难逃品牌热度周期律。当运动消费转向休闲化(如法国鳄鱼、拉夫劳伦崛起),彪马的命运,已成行业格局洗洗牌的缩影。
一、彪马困局:从巅峰滑落,双寡头格局的必然牺牲者
彪马的衰落并非偶然,而是行业“双寡头垄断”规律的直接体现。
2025年第二季度,其销售额同比下降2.0%至19.42亿欧元,净亏损高达2.47亿欧元,股价一年内暴跌50%,市值缩水至26亿欧元14。对比同期阿迪达斯营收增长12%、lululemon凭借细分市场冲进行业前三,彪马的“老三”地位早已名存实亡。
根源在于“中间定位”的尴尬:
- 高端化失败:前任CEO曾试图提升品牌定位,但消费者认知仍停留在大众区间。热销鞋款价格集中在200-350元,而高价联名款(如法拉利系列)销量骤减50%。
- 细分领域失守:尽管Speedcat赛车鞋借助明星营销短暂翻红,但同类产品中仍被阿迪达斯Samba碾压——小红书#samba话题浏览量4亿,而#speedcat仅3200万。
- 中美市场双杀:北美受关税政策冲击,中国区持续疲软(亚太销售额下滑2.9%),而阿迪达斯同期在中国营收增长13%。
彪马的困境印证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结论:非寡头品牌若无法极致差异化(如lululemon的瑜伽垂直领域),终将被头部巨头挤压。
二、谁在竞购?XX、中东财团与“抄底游戏”
皮诺家族接触的买家名单涵盖中美企业与中东主权基金,但实质竞逐者仅有三类28:
XX:最可能出手的“收割者”。其多品牌战略已通过斐乐(2025年上半年营收142亿,占集团37%)、始祖鸟验证成功,且现金流充沛(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入109亿)10。但彪马与斐定位重叠(均主打500-1500元价位段),收购恐引发内部竞争。
中东财团:主权基金寻求消费品牌布局,但缺乏运营经验,可能仅作财务投资。
美国同行:如斯凯奇此前被巴西3G资本收购,但美国品牌对彪马北美市场颓势心存顾虑。
收购博弈的关键筹码:
- 彪马估值处于七年最低点,控股51%仅需133亿人民币(约16亿欧元),相当于XX半年净利润。
- 品牌全球影响力仍存:赞助曼城、葡萄牙国家队等顶级IP,足球与赛车领域基本盘稳固。
但李宁已明确拒绝(坚持单品牌战略),安踏则暧昧回应——“不评论市场传闻”。
三、XX的收购逻辑:一场“品牌保鲜期”的赌博
XX若收购彪马,将是其全球化野心的关键一步,但风险与机遇并存:
- 复制FILA模式?2009年安踏以3.2亿收购斐乐中国经营权,将其打造成年收266亿的“现金牛”。但彪马需应对更复杂格局:与斐乐价格带冲突,且品牌老化程度更深。
- 运营能力考验:XX成功盘活始祖鸟的核心是“本土化重塑”(如刘雯代言、旗舰店邻接奢侈品牌),但彪马作为全球品牌,需保留欧洲基因而非简单“中国化”。
- 热度周期难题:斐乐与始祖鸟均经历“爆发-平稳”曲线,彪马恐难逃类似命运。当前运动消费趋势已转向休闲化(拉夫劳伦、法国鳄鱼增长显著),彪马的专业运动标签反而可能成为桎梏。
XXX的真正目标或是借彪马渠道打通欧美市场,而非仅为其中国业务输血。
四、行业启示:双寡头格局下,第三名的生存法则
彪马的出售折射出运动品牌行业的终极规则:
要么第一,要么唯一:耐克与阿迪达斯占据技术与规模制高点(合计全球份额超40%),而lululemon凭瑜伽细分市场崛起,昂跑以专业跑鞋突围。
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悖论:XX通过收购实现规模跃升(2024年营收1085亿),但核心科技仍落后耐克;XX坚持单品牌但海外营收占比不足5%。
休闲化是不可逆趋势:消费者偏好从专业运动转向场景融合(如高尔夫休闲风、城市户外),这也是拉夫劳伦、法国鳄鱼等品牌侵蚀传统运动市场的根源。
未来,彪马无论谁接手,唯有重新定义“运动+休闲”边界(如强化足球潮流线、拓展轻运动品类),才可能打破双寡头魔咒。
收购不是终点,重构才是开始
彪马的出售,绝非简单的资本交易,而是行业格局洗牌的风向标。对XX而言,若出手收购,需解答两个问题:如何避免彪马与斐乐内战?如何让欧洲品牌在中國资本旗下保持全球竞争力?
运动品牌的竞争已进入“寡头+垂直”时代,中间地带的玩家注定被收割。彪马的命运,最终取决于它能否成为谁的“拼图”——而非继续做孤独的第三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