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lululemon在中国一路高歌猛进,它的海外对手们却在这片市场手握着截然不同的剧本。
入华消息传了近一年的Alo Yoga,还没开出在中国的首家门店;Sweaty Betty经历线下试水后,果断转战线上;已打入上海、北京的核心商圈的Vuori,扩张动作谨慎……
在lululemon成功教育了的中国市场里,这些来自海外的「挑战者们」,究竟能否重塑格局?
![]()
经过28年的创新与发展,在运动生活方式市场上,lululemon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现象。
尽管近年来,lululemon中国区取得巨大的增长,但海外市场的反应却逐渐趋于冷静。从社交话题度来看和市场反应来看,越来越多lululemon的目标用户,流向了正处于上升期的其他品牌。
根据atsource整理的2024财年数据,除lululemon外,Alo Yoga、ATHLETA、Vuori、Fabletics与Sweaty Betty等品牌均位居全球运动生活方式市场前列。而它们的目标用户,高度重合。
![]()
图源:atsource
以去年营收增长率前二的Alo Yoga和Vuori为例,Earnst Analytics的分析表明,lululemon消费者中约52%会选择Vuori,约63%会购买Alo Yoga。甚至,部分lululemon客户在Alo Yoga的支出超过了在lululemon本身的消费。
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除了商品本身的受众相似之外,选址上的「贴身战术」也是关键。据Bernstein报告显示,全美约90%的Vuori门店和84%的Alo Yoga门店,都开在lululemon门店直径一公里范围内。
想买健身服饰的消费者们,逛完lululemon,自然也会被不远处定位相仿、定价相似的Alo Yoga和Vuori吸引,想要一探究竟。
这个战术,在中国也同样管用。无论是上海静安嘉里中心、港汇恒隆、环贸iapm,还是北京三里屯太古里,Vuori目前已开出的四家门店,均位于lululemon所在商圈;而Alo Yoga也将首店拟定于其中两个商圈,计划直面竞争。
尽管打得水深火热,但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复制lululemon在中国的成功。
被称为「英国版lululemon」的Sweaty Betty,就因为标志性的印花、前卫的配色和中国消费者有些「水土不服」。
尽管品牌曾先后在静安嘉里中心、比斯特购物村开设线下门店,但最终都遗憾退场。相比之下,线上方面却有些水花,天猫旗舰店中部分热门单品在七日内便售出数百件。
![]()
Sweaty Betty线下门店 图源:品牌社媒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被Wolverine Worldwide收购后,Sweaty Betty于近期将中国区业务交给电商代运营公司宝尊负责。随后,品牌在上海环贸iapm商场开出限时体验空间,微信公众号也在「断更」两年后,重新「复活」,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二次出发」打开了想象空间。
此外,Fabletics与ATHLETA两大品牌至今仍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前者由好莱坞影星Kate Hudson创立,主打在亚马逊销售;后者则作为GAP的子品牌,活跃在北美市场。目前想要在中国买到它们,只能借助淘宝等平台上的代购或外贸尾单。
可以预见,lululemon闯出来的运动生活方式赛道里,正涌入越来越多的新选手,而中国市场,正在成为主要战场。
然而,这条「闯中」路,挑战者们走得并不轻松。
![]()
Placer.ai数据显示,在美国加州,Alo Yoga 和 Vuori 的门店客流量增速已明显高于lululemon。但在中国,目前能稳定运营线下门店的海外运动生活方式品牌,除了lululemon,只有Vuori。
10月9日,被一些媒体称作「男版lululemon」的Vuori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区B1层揭幕了华北地区首家门店。
![]()
Vuori北京三里屯店
这是Vuori在中国落地的第四家线下门店。此时,距离品牌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开出中国首家正式门店,已经过去了17个月。
按理说,作为品牌认定的最大海外市场之一,中国本应是扩张的主战场。然而,Vuori的扩张步伐依然显得克制而有节奏感。
一方面,户外机能风、山系穿搭等多元运动风格在中国市场兴起,核心商圈内,一层内就有十几家风格迥异的运动品牌,消费选择空前丰富。另一方面,运动生活方式赛道本身竞争加剧,除海外品牌外,本土品牌也在不断崛起,复杂远超以往。
即便如此,Vuori还是靠着耐心和深度,坚持走着自己的路。
线下,Vuori始终在全中国核心的地段、优质的商圈,开小而美的精品店;线上,品牌已入驻主流电商平台天猫与京东。同时,也在带有社交电商潜力的抖音、小红书平台开通了账号,试图探索更多可能性。
选择运动生活方式赛道,Vuori注定要与「lululemon」作比较。
Vuori创立的初衷,正是爱冲浪爱爬山的Joe发现,男性对无痕、遮挡、提臀和日常百搭的需求,在运动服饰中,得不到满足。
不管是lululemon还是alo,大多以女性瑜伽服为切口。于是,他在自己的车库里,将瑜伽裤与健身短裤结合,研发了能穿进健身房、普拉提教室,也能穿去海滩冲浪、融入日常生活的Kore Short运动短裤,以及一系列「全能型」产品。
这个精准的切入点,让Vuori早早被贴上了「男版lululemon」的标签,迅速建立起知名度,却也在某种程度上,被限制了想象空间。
2018年,Vuori果断推出女装产品线,尝试着打破单一的品牌叙事。如今,Vuori的产品已覆盖瑜伽、跑步、训练、冲浪与旅行等多个场景,逐步转型为高性能生活方式品牌。
![]()
Vuori线下门店
「品牌认知度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最大的挑战」,Vuori国际事务高级副总裁Andy Lawrence在采访中直言。尽管在部分运动人群中,品牌已经因为过去的标签被熟知,但对大众来说,认知还尚浅。「现在,我们50%的业务来自女性,所以‘男版lululemon’这个说法已经不适用了。」
走进Vuori在中国的线下店铺,这种实感也很强烈。米白色的简约空间中,男女服饰区域几乎占比相当。这也体现出品牌正通过更全面、更生活方式化的陈列方式,尝试着走出lululemon的既定印象,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
在此之前,Vuori急需找到一个全新的营销记忆点,让大家记住它,这可能也是所有品牌必须面对的问题。
![]()
在Vuori展现给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叙事中,「加州氛围」是最常被提及的。「它可以是你徒步登山时的畅快,也可以是与朋友在海滩放松时的惬意,更多是关于加州海岸生活所营造的整体感觉」Andy这样解释道。
深入洞察中国消费者偏好后,Vuori注意到中国顾客对门店的媒体与视觉体验尤为看重。为此,品牌特意在每家中国门店都配置了大尺寸视频屏幕,通过循环播放加州风情的动态画面,试图唤起中国消费者对阳光、海浪与自由生活的向往。
Andy坦言:「加州沿海生活方式背后所代表的感觉,正是我们试图与中国消费者建立连接的地方。」
![]()
Vuori门店内的大尺寸视频屏幕
更多人好奇着:在2025年的今天,中国消费者还吃这一套吗?
无论是Vuori还是lululemon,都在尽可能向用户传达着一个关键词——「WELLBEING」身心平衡。抛开产品本身的竞争,品牌都在强调对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的追求,同时通过社群活动等方式,让消费者与品牌内核共鸣。
这与品牌洞察到的中国市场走向息息相关。Vuori方面分享道:「我们发现,中国消费者确实存在一种趋势: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关注自身。甚至从服装的角度来看,不那么追求logo,更偏向低调的设计。」所以在产品之外,几乎所有选择入华的品牌,都在考虑生活方式的价值输出。
还未开出中国线下门店的Alo Yoga在亚洲首店——首尔,也是同样打法。6层楼高的旗舰店中,仅有一半给了零售,其余两层的Wellness Center,还有屋顶花园、疗愈空间等,均用来为品牌概念服务。
![]()
Alo Yoga首尔门店 图源:品牌社媒
Sweaty Betty过去在中国的线下曝光中,也反复以斯巴达竞赛等赛事为抓手,突出强调「野性能量」觉醒、女性力量等价值。
当概念输出成为统一打法后,消费者的新鲜感也在被不断稀释。
从销售数据上看,不管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区域,lululemon都断层式领先。甚至去年全球营收大于Alo Yoga、ATHLETA、Vuori、FABLETICS、Sweaty Betty的总和。
尽管各项数据表明,lululemon的核心客群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但毋庸置疑,想要从它口中分走蛋糕,还是存在极高难度。
![]()
lululemon北京三里屯店 图源:品牌社媒
即便是再新兴的品牌,如果仅靠价值主张的复述,没有差异化的产品与品牌认知,很难长期存活。
正如Vuori的创始人兼CEO曾提到过的:「不是要等竞争对手失败,我们才能成功,这个品类里,有足够的空间让每个人去竞争和成长。」前提是,品牌本身做好基本功,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不可替代性。
当「身心平衡」的品牌叙事成为标配,中国运动生活方式市场的竞争也早已经从讲故事进入新鲜感的较量。摆在Alo Yoga、Vuori等品牌面前的,是如何做出一个不被lululemon定义、也无法被其他对手复制的品牌。
谁能打破思维定式,谁才能真正突破巨头的既有路径。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