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乱世的小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吕布。
这位"三姓家奴"确实够狠,杀了义父丁原,又杀了义父董卓。
不过有个人比吕布还要过分,他叫笮融,一个连续背叛杀害四位主公的超级恶棍。
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十恶不赦的家伙,死后竟然被后人当成功臣来供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豪强纷纷拉起队伍自保。
笮融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丹阳郡的地方豪强。
丹阳这地方出了名的民风彪悍,当地人善于打仗,历朝历代都把这里当作兵源地。
笮融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也不是什么善茬。
笮融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野心和手段。
他不满足于做个小地主,开始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
这家伙很有眼光,知道乱世之中,有兵就有一切。
他的队伍规模虽然不大,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当时的社会环境给了笮融这样的人很多机会。
朝廷软弱无力,各地州牧刺史都在扩充实力,急需有实力的人投靠。
笮融就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开始了他的投机生涯。
笮融的第一个靠山是徐州牧陶谦。
陶谦这个人性格温和,对部下很是宽容,素有"老好人"的名声。
当笮融带着队伍投靠时,陶谦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还封他做了下邳国相。
这个职位可不小,相当于一个小诸侯的地位。
笮融得到这个官职后,表面上对陶谦感恩戴德,背地里却开始大肆贪污。
下邳国的税收、军饷,凡是过他手的钱财,他都要克扣一部分据为己有。
陶谦性格软弱,对这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更加纵容了笮融的贪婪。
公元193年,曹操为了给父亲报仇,大举进攻徐州。
陶谦兵力不足,急需笮融这样的实力派帮助。
谁知道关键时刻,笮融却卷着贪污来的大批财物,连夜逃跑了。
这一跑,不仅让陶谦失去了重要的军事力量,还让他在经济上雪上加霜。
笮融逃离徐州后,带着队伍和财物来到了广陵郡。
当时的广陵郡长赵昱听说笮融来投,非常高兴。
赵昱认为笮融是从徐州来的名将,有他帮助,自己的实力必然大增。
赵昱对笮融的待遇相当优厚,不仅给了他很高的官职,还把自己的精兵强将交给他指挥。
赵昱甚至把笮融当作自己最信任的人,军事机密都不瞒他。
这种信任在当时的乱世中非常少见。
笮融在广陵待了一段时间,摸清了赵昱的底细。
他发现赵昱虽然人不错,但是性格单纯,容易被人利用。
更重要的是,赵昱手里有不少财富,这让贪婪的笮融动了心思。
某天夜里,笮融突然发动兵变,杀死了毫无防备的赵昱。
他不仅夺取了赵昱的所有财产,还把广陵郡的府库洗劫一空。
这次行动让笮融的队伍实力大增,也让他的名声彻底臭了。
笮融在广陵杀了赵昱后,知道不能久留,急忙寻找下一个去处。
这时他想到了薛礼,这个人也是陶谦的旧部,和笮融算是老相识了。
薛礼当时正在一个小地方当头领,实力不强,正愁没有帮手。
薛礼听说笮融要来投奔,心情复杂。
一方面,他知道笮融背叛过陶谦,人品有问题;另一方面,笮融确实有实力,能帮助自己在乱世中立足。
考虑再三,薛礼还是决定收留笮融。
两人见面时,都是陶谦的旧部,有很多共同话题。
薛礼以为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笮融会有所改变,起码对同门故友会网开一面。
他把笮融当作最重要的伙伴,几乎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他处理。
笮融在薛礼手下待了几个月,表现得很是恭敬,让薛礼放松了警惕。
谁知道某天,笮融又故伎重演,趁薛礼不备将他杀死,抢走了所有财物。
这次背叛更加令人发指,因为薛礼真心把他当朋友,结果换来的却是致命一刀。
连续杀了几个主公后,笮融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江南。
他知道自己需要找一个真正有实力的靠山,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扬州刺史刘繇。
刘繇可不是前面那些软柿子,他手下兵强马壮,而且为人精明,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刘繇对笮融的投靠很谨慎。
他早就听说过笮融的恶名,知道这个人不可信任。
不过刘繇也需要实力,而且他有信心控制住笮融。
刘繇没有给笮融太高的地位,而是把他安排到豫章郡,让他辅助郡长朱皓。
朱皓是个老实人,性格温和,做事认真负责。
刘繇觉得让笮融在朱皓手下做事,既能发挥笮融的军事才能,又不会给他太多机会搞事情。
这个安排看起来很合理,但刘繇低估了笮融的野心和狠毒。
笮融到了豫章后,表面上对朱皓很尊敬,暗地里却在策划新的阴谋。
他发现朱皓确实是个好人,治理地方很有一套,豫章在他的管理下变得很富裕。
这种富裕让笮融眼红,他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些财富据为己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笮融发现朱皓虽然能力强,但是对人缺乏戒心,这给了他下手的机会。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笮融再次展现了他的凶残本性,杀死了朱皓,抢劫了豫章郡的财产。
笮融虽然是个杀人如麻的恶棍,但在宗教信仰方面却表现得非常虔诚。
他是个狂热的佛教信徒,每次抢劫得手后,都会拿出大量财物来修建寺庙,传播佛法。
这种反差让人很难理解。
当时佛教刚刚传入中国不久,民间信徒并不多,寺庙更是少之又少。
笮融却用抢来的钱财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寺庙。
他建的浮屠祠高达十三层,能容纳三千多人,在当时算是相当壮观的建筑。
笮融不仅建庙,还积极传播佛教教义。
他经常组织法会,邀请僧人讲经,还免费提供斋饭给前来听法的民众。
据说每次法会都有上万人参加,场面相当热闹。
这些活动在当时的中国是很少见的,对佛教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更让人意外的是,笮融对佛教的支持是真心实意的,不是为了沽名钓誉。
他自己也经常参禅打坐,研读佛经,在宗教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
这种虔诚和他在现实中的残暴形成了强烈对比。
正是因为笮融对佛教传播的巨大贡献,后来的佛教界对他的评价相当高。
很多寺庙都供奉他的牌位,把他当作护法神来崇拜。
这种现象在中国佛教史上是很少见的,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却因为宗教贡献而受到尊崇。
笮融杀了朱皓后,刘繇终于忍无可忍了。
刘繇本来就对笮融不放心,这次笮融杀死自己的心腹,更是触犯了刘繇的底线。
刘繇立即派遣大军追杀笮融,发誓要为朱皓报仇。
笮融知道这次惹了大祸,刘繇的实力远超过他之前对付过的那些人。
他不敢恋战,只能带着队伍和抢来的财物仓皇逃跑。
刘繇的追兵紧追不舍,笮融的队伍在逃亡路上损失惨重。
逃亡过程中,笮融发现自己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他之前的恶行已经传遍了整个江南地区,没有人愿意收留他。
各地的官府都接到了通缉令,要抓捕这个连环背叛的恶棍。
走投无路的笮融只能逃进深山老林,希望能够躲过追捕。
山里的条件非常艰苦,笮融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豪强,现在只能像野人一样生活。
他的队伍也在山中逐渐瓦解,很多士兵都选择了离开。
最终,笮融在山中被当地的山民发现了。
这些山民听说过笮融的恶行,对他恨之入骨。
他们不需要官府的悬赏,就主动动手杀死了笮融。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恶棍,就这样在深山中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笮融这个人的一生真是让人感慨万分。
他在道德上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杀害了四个对他有恩的主公,比吕布还要恶劣。
但就是这样一个坏人,却因为传播佛教有功,被后世的佛寺供奉香火。
这种现象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有时候做好事的人默默无闻,做坏事的人反而因为某些特殊贡献而被人纪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