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s Lose Faith That Hard Work Leads to Economic Gains, WSJ-NORC Poll Finds
民众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态度,与显示经济稳健的传统指标之间存在脱节。
本文刊登于《华尔街日报》2025 年 9 月 2 日,印刷版标题为 'Americans’ Hopes for Getting Ahead Dim'.
56岁的杰里·埃施(左)和他35岁的女婿奥斯汀·奥德尔均处于失业状态,目前正在科罗拉多州北部寻找工作。图片来源:乔安娜·库莱萨(《华尔街日报》)
2025年9月1日 美国东部时间晚上9点
美国正逐渐成为一个充斥经济悲观主义者的国家。
《华尔街日报》与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联合开展的一项新民调显示,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提高生活水平”的受访者比例降至25%,创下自1987年开展此类调查以来的历史新低。此外,超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相信下一代的生活能比自己这一代更好。
近70%的受访者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功”的美国梦已不再成立,或从未成立过——这一比例达到了近15年调查中的最高值。
民调中,共和党人的悲观程度低于民主党人,这一现象反映了长期存在的趋势:执政党支持者对经济前景的看法往往更乐观。一项综合六项调查问题得出的指数显示,55%的共和党人对自身及子女的经济前景持负面看法,而民主党人的这一比例高达90%。
这种不满情绪跨越了人口统计学界限。从综合问题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男性和女性均持悲观态度;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有大学学历者还是无大学学历者、家庭年收入超10万美元者还是低于这一水平者,情况均是如此。
“这让我有些难过,”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马奥尼表示,他长期研究经济情绪,“我认为‘不懈的乐观’是美国的核心优势之一……它是创业精神和其他卓越成就的动力源泉。”
民调显示,民众对当前经济的看法略有好转:约44%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经济“良好”或“极佳”,高于一年前的38%;但仍有56%的人认为经济“不佳”或“糟糕”,比例高于持正面看法者。
民众对“自身生活水平提升可能性”的态度变化
然而,无论是民调受访者还是接受访谈的民众,许多人都表示,即便当下财务状况尚可或稳定,仍能感受到经济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感呈现“代际传递”特征:多数受访者认为,上一代人在买房、创业或全职照顾家庭(而非外出工作)方面比当下更容易;同时,多数人也不相信下一代能买得起房,或为退休攒下足够的钱。
虽然 61 岁的杰夫·林德利(Jeff Lindly)说他认为经济正在缓慢改善,但他成年的孩子们在住房市场上的经历与他自己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林德利在孩子们年幼时能挣到足够的钱来养家糊口。他们买了一套房子,后来又建了两套。如今,他的三个成年子女中有两个与他一起住在德克萨斯州戈德利:一个住在院子里的拖车里,另一个则和丈夫及孩子住在家中。
“他们现在还是买不起房,尽管为了攒钱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林德利说。他是一名房地产估价师,收入因房地产市场低迷,近期仅为往常水平的40%,但他仍预计住房可负担性会随时间改善,并支持特朗普总统的政策。
消费者实际情绪与预测情绪对比
30岁的比尔·桑切斯是宾夕法尼亚州斯特劳兹堡的一名刑事辩护律师,年收入约7.2万美元,同时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认为美国梦如今已难以实现:“如今,努力工作能给人带来的东西是有限的。”
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困惑于一个问题:一方面,民众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另一方面,传统经济指标却显示经济稳健。这一矛盾曾困扰前总统乔·拜登,并成为其所在政党在2024年大选中失利的原因之一。
如今,特朗普也面临着类似的矛盾——当初正是那些相信其经济政策能改善自身财务状况的美国人,将他送入了白宫。
特朗普曾宣称“美国拥有全球最火热的经济”,从历史标准来看,当前的通胀率和失业率也确实不高。但民调显示,仅1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近40%的人认为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更好,这一比例较2021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在某种程度上,美国已失去了“例外论”的自我认知。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马奥尼与同事瑞安·卡明斯、本杰明·哈里斯研究了经济指标与经济情绪的关联性,发现2005年至疫情前,两者大致保持同步;但疫情后,两者开始脱节——民众情绪的消极程度远超传统经济指标的预测。
民众对当前经济状况的评价
“这种差距令人震惊,”马奥尼在谈及“积极经济指标”与“消极民众情绪”的脱节时表示。他指出,近期加剧这一差距的因素之一是股市繁荣——“在历史上,股市繁荣通常会推动民众情绪向好,但这次却并非如此。”
马奥尼及其同事推测,当下的“指标与情绪脱节”,与几年前的成因有所不同:前几年,民众对通胀和高物价的不满压低了经济情绪;而如今,低情绪更多反映的是对未来的担忧。
买房成遥不可及的目标
《华尔街日报》与NORC的民调印证了两方面问题:美国人仍在担忧物价,同时也对未来感到不安。
调查显示,民众对通胀的担忧“黏性很强”:28%的受访者表示物价上涨给他们带来了“重大财务压力”,这一比例与2023年3月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而当时的通胀率为5%,远高于当前的2.7%。此外,32%的受访者表示通胀带来“轻微压力”,这一比例同样没有变化。
不足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若自己想买房,“非常有信心”能实现;约56%的人则表示“几乎没有信心”或“完全没信心”。
46岁的克里斯蒂娜·斯蒂芬斯是华盛顿州肯特市的一名民主党籍科技从业者,她为职场新人提供指导。在她看来,这些年轻人因高成本和严峻的就业市场而显得灰心丧气。“房租高得离谱,通胀快把我们逼疯了,”她说,“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搬回父母家,尽管他们并不想这样做。”
克里斯蒂娜·斯蒂芬斯(46岁,科技从业者)在自家进行指导通话。图片来源:乔维尔·塔马约(《华尔街日报》)
在个人生活中,斯蒂芬斯会仔细核算流媒体订阅费用,并始终保持LinkedIn账号活跃、维护人脉关系——以防自己失业。“在如今的环境下,我认为没有人是绝对安全的,”她说。
有些受访者虽表示财务状况舒适,却仍认为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的生活比80%-90%的美国人都好,但我们想换个更大的房子,想多要个孩子、扩大家庭规模,”40岁的克里斯托弗·基谢尔说。他与妻子和2岁的儿子住在亚特兰大一套四居室联排别墅里。
基谢尔夫妇年收入合计约35万美元,过去几年一直在寻找更大的房子,为再要一个孩子和养宠物狗腾出空间。但他们最近暂停了看房:若放弃当前2.5%的房贷利率,每月住房支出将翻倍。
“你可能过得不错,但始终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基谢尔表示,他在上次总统选举中投票支持了民主党。
经济遭遇“三重打击”
右翼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琳·鲍曼表示,民众情绪低落可能源于多年来美国经济受到的多重冲击,包括2008-2009年金融危机和疫情。如今,美国人又面临通胀、就业市场担忧和关税问题——“这是三重打击,”她说。
杰里·埃施(左)和女婿奥斯汀·奥德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看法不一。图为埃施在自家办公室寻找工作。图片来源:乔安娜·库莱萨(《华尔街日报》)
56岁的杰里·埃施和35岁的女婿奥斯汀·奥德尔均处于失业状态,两人一同在科罗拉多州北部找工作,且政治立场不同:埃施支持总统的多项政策,希望关税政策最终能让制造业岗位回流美国;而奥德尔投票支持卡玛拉·哈里斯,他怀疑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除了推高物价外,难有其他成效。
埃施住在科罗拉多州温莎镇,今年夏天被微软公司解雇——他在该公司工作了20年,年薪约20万美元。如今,他每天申请5份工作。他和妻子仍在偿还房贷,近期税费和保险费用还有所上涨。他补充说,薪资涨幅根本跟不上“离谱的”房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重塑美国梦的关键。”
最近,他又多了一个新焦虑——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他认为企业必须谨慎:“如果裁员太多,谁来当你的客户呢?”
图为住在科罗拉多州塞弗伦斯镇的奥斯汀·奥德尔。图片来源:乔安娜·库莱萨(《华尔街日报》)
与此同时,奥德尔和妻子有一个2岁的女儿,第二个孩子也即将出生。尽管他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且大部分学费由《退伍军人权利法案》覆盖),但奥德尔表示,要找到一份能让自己实现理想生活的工作并不容易。“我只能先做能让孩子填饱肚子的工作,”他说。
奥德尔住在科罗拉多州塞弗伦斯镇,他透露自己上一份工作是在朋友的清洁公司担任管理职位,年薪约12万美元,是他在军队服役时收入的数倍,但即便如此,他仍没有安全感。他曾接近还清家庭累积的约7万美元债务(包括学生贷款、信用卡债务和医疗债务),但在被解雇前未能如愿。
“我以为自己做对了所有事,却还是感觉没有前进,”他说。
关于《华尔街日报》与NORC联合调查
该调查由芝加哥大学NORC于2025年7月10日至23日开展,受访者为1527名成年人,其中除42人通过电话访谈外,其余均通过线上完成调查。调查误差幅度为±3.4个百分点。
本文刊登于《华尔街日报》2025 年 9 月 2 日,印刷版标题为 'Americans’ Hopes for Getting Ahead Dim'.
说明:本号刊发来自各方的文章,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号支持文章中的观点。由于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无法即时更新,本站目前在腾讯新闻发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时不间断更新,请收藏以下地址(请完整复制),随时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