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始于疫情的解困口罩交易,竟在三年后让河北唐山一对夫妇陷入了一场离奇的跨省纠纷。买家报案、丈夫被列为“网上逃犯”、5.8万涉案金额一夜变成90万、“退赔款”在公安局内现场支付…尽管检察机关认定案件“事实不成立”,这笔巨款却至今未退回,程序疑点重重,留下层层待解的迷雾。
从口罩到化妆品:一场持续三年的代购合作
2020年2月,疫情期间,河北唐山的张女士在闲鱼平台销售日本进口口罩。广西的庾某睿通过平台联系到她,双方添加微信。从2020年9月起,庾某睿开始在张女士处购买化妆品,持续至2021年下半年。初期庾某睿未表明自己是二次销售,直到2021年11月,她才告知张女士自己有微信销售群,从事批发转售。
交易主要通过“快团团”小程序进行,部分通过扫码转账。由于商品多采用预定模式,加上疫情影响国际物流,部分货品到货时间较长。张女士表示,庾某睿对此知情并同意,双方一直就发货进度保持沟通。
丈夫突然被列为“逃犯”,涉案金额一夜飙涨
2023年10月26日晚,张女士的丈夫黄先生接到自称唐山越河派出所民警的电话,要求其协助调查。黄先生前往派出所后被告知,因庾某睿报案称被诈骗,他已被列为“网上逃犯”。
次日,张女士弟弟前往派出所了解情况,警方称涉案金额为5.8万元,要求缴款办理取保候审。然而当张女士赶到派出所后,警方又称涉案金额已变为“80余万元”,并严厉指责其夫妇为“骗子”,同时告知“广西灵川县公安局将来接人”。
90万元“退赔款”在公安局内完成支付
10月27日下午,张女士弟弟接到庾某睿父亲庾某敏的电话,称“转账90万元可免于被带走”。由于家中尚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且张女士当时怀有身孕,最大的意愿是避免被带至外地,张女士夫妇在多方借款后,于27日晚向庾某睿账户转账40万元。28日,家属飞往桂林,在灵川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内支付了剩余50万元,并由庾某敏出具收条,写明收到“退赔金90万元整”。当晚,灵川县警方在唐山对张女士夫妇做笔录,持续约6小时。29日凌晨,两人被办理取保候审。
检察院认为“事实不成立”,但程序仍未终结
取保候审后,张女士夫妇未再接到灵川县警方任何通知。2024年5月,委托律师前往灵川县了解情况,检察院称“未接到案件”,公安局则表示“时限未到”。
2024年10月31日,灵川县检察院检察官致电张女士,称案件“事实不成立,将退回公安局”。
在检察机关明确不受理后,灵川县公安局民警告知该案有“五年公诉期”。但经律师核实,仅可能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才适用该追诉期限。夫妇俩已就此问题再次向当地公安局登记反馈,但至今未获回应。直至2024年11月12日,灵川县警方仍拒绝与律师沟通案情,仅要求张女士前往签署解除取保手续。
当事人质疑:管辖权、金额骤变、程序违法
张女士夫妇多次提出质疑:庾某睿本人在南宁,灵川县为何具有管辖权?涉案金额为何从5.8万元变为90万元?庾某睿父亲为何能自由进出刑警大队,与民警关系熟络?2025年3月,律师前往灵川县跟进进展,警方仍表示“仍在调查中”,并暗示“不要再追究”。
张女士夫妇先后向公安部、国家信访局及中央第三巡视组反映情况,均被转由当地自查并以简单调查告终。他们曾提出追回对方非法钱款、恢复名誉及处理涉事人员等诉求,但被信访接待人员称为“要求过高”。
程序迷雾待散,公民权益谁护?
截至目前,张女士夫妇表示,因资金链断裂间接造成140万元损失,承受严重精神伤害,生活陷入困境。如今,90 万 “退赔款” 成了压在张女士夫妇心头的巨石。从检察院认定 “事实不成立” 到警方持续 “补侦调查”,程序迷雾迟迟未散,资金链断裂带来的百余万损失更让这个家庭举步维艰。他们期盼相关部门彻查事件真相,还执法以规范,还公民以公道,让这场漫长的维权之路终见曙光。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