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恒大背负着2.44万亿巨额债务从港交所正式摘牌,曾经的地产霸主彻底崩塌!
但令人意外的是,同样深陷巨额债务的金科集团,仅凭26亿资金就完成了1470亿巨债重组,还被业内誉为“房地产重整典范”!
要知道,两个月前,金科还被8400多位债主围堵追债,濒临破产清算边缘。
这场“起死回生”的背后,究竟是资本运作的奇迹,还是债权人无奈的让步?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泥瓦匠的地产帝国梦
金科掌门人黄红云的出身,可谓极其平凡。
他1964年出生于重庆涪陵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8岁就跟着哥哥在砖窑搬砖维持生计。
上学没多久,他就托关系进入重庆一家建筑公司做泥水工,每天工资仅有五毛钱。
但这个年轻人,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
白天在工地挥汗劳作,晚上请师傅喝酒交流,只为多学些技术。
黄红云仅用四年时间,就考取了建设工程师资格证书。
上世纪80年代正值基建热潮,技术人才紧缺,黄红云凭借证书从基层一路升职至小领导。
1988年,他攒下8000元,决定单干,专门接别人不愿做的小项目。
十年打拼下来,他不仅积攒了20万元,还当上了总经理,人脉也日益广阔。
真正改变命运的一年,是1998年。
34岁的黄红云果断辞去稳定工作,与三位合伙人共同创办金科。
他们开着一辆老旧桑塔纳,在重庆江北区四处考察,最终锁定五黄路的一片荒地。
1999年,黄红云将全部积蓄3000万元投入其中,打造了金科花园。
这一项目让他一举成名。
他推出了当时重庆最前卫的户型设计,并借助黄花园大桥开通的利好。
楼盘一开盘就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轻松破亿。
随后,金科中华坊成为中式建筑典范,2005年推出的“空中院馆”还获得国家专利。
那时的重庆,流传着一句话:“夜景看南山,美女在解放碑,买房选金科。”
2011年金科借壳ST东源上市,当时年销售额刚突破100亿元。
然而,黄红云并未止步于此,他开始大举扩张,将业务拓展至全国23个省份。
金科品牌迅速在全国铺开,黄红云也被冠以“西南地产王”的称号。
三步错棋毁掉千亿帝国
然而,成功来得太快,也让黄红云开始迷失。
早在股票解禁初期,他就与“私募一哥”徐翔联手玩起资本游戏。
金科高调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消息一出,股价7天内从2.26元飙升至9.76元,涨幅超过300%。
黄家人趁机大肆套现,7天内抛售28亿元,2015到2016年累计套现60亿元。
等股价回落至2.6元时,大量散户被深套,损失惨重。
2015年徐翔入狱,黄红云也被证监会盯上,最终被罚款210万元。
2016年,孙宏斌的融创携40亿元入股金科,拿下16.96%的股份。
黄红云惊慌失措,为了保住控制权,竟与前妻陶虹遐上演了一场荒诞剧:
两人先假离婚分散股权以规避风险,待孙宏斌威胁加剧时又迅速复婚巩固股权。
而2021年融创退出后,两人再次假离婚。
陶虹遐对此心生不满,愤怒之下公开举报黄红云转移资产,与女儿黄斯诗联手套现,母女合计套走11.54亿元。
这场风波让金科陷入混乱,管理层陷入内斗,销售额从2239亿元骤降至548亿元,跌幅超过75%。
原本蒸蒸日上的企业,被家族纷争拖入泥潭。
之后,黄红云为了挽救公司,疯狂扩张,几乎能抵押的资产都抵押了。
但2022年金科股价暴跌,1.55亿股股票被强制平仓。
资金链断裂,引发连锁反应。
2022年12月,3.25亿美元海外债因无力支付高额利息而违约。
当年总负债高达2602.79亿元,资产负债率逼近80%。
8400多家债权人轮番上门讨债,金科已陷入绝境。
26亿救命资金的生死较量
直到2024年2月21日,黄红云主动向重庆五中院申请破产重整。
这使金科成为全国首家主动申请重整的千亿级上市房企。
看似主动,实则走投无路,而重整的核心,是引入新投资人。
经过多轮谈判,最终确定两类投资人:
一类是产业投资人,包括上海品器、中国长城资产、四川发展等,出资7.56亿元。
另一类是财务投资人,涵盖深圳前海久银等25家机构,出资18.72亿元,合计26.28亿元。
但这26亿元并非直接用于还债,而是用于购买金科增发的30亿股新股。
每股价格在0.63到1.04元之间,远低于当时1.6元的市价,相当于打四折。
产业投资人获得12亿股,财务投资人获得18亿股。
对债权人而言,649亿元的普通债权中,仅5万元以下部分可全额现金清偿。
超出5万元的部分,每100元债权仅能兑换2.53股金科股票,外加100份信托受益权。
按当时股价计算,实际清偿率不足20%,方案极其严苛。
债权人当然不满,但别无选择。
若走破产清算程序,清偿率仅3.02%,20%终究比3%强,8400多家债权人只能接受。
2025年3月31日首次表决,部分债权组因“内部流程”未通过。
直到5月11日第二次表决,才最终全票通过。
7月9日,26.28亿元投资款到账,金科股价应声涨停,市值单日增长超7亿元。
表面上皆大欢喜,黄红云保住第一大股东地位,1470亿元债务也“得以解决”。
但数据不会说谎,2025年一季度,金科营收仅为7.53亿元,同比暴跌89.97%。
连续三年巨额亏损,累计亏损超600亿元,这样的企业,真能靠26亿元续命吗?
结语
当恒大轰然倒塌、许家印身陷囹圄之时,黄红云与金科确实显得幸运。但这种通过股权稀释、牺牲债权人利益实现的“重生”,究竟能维持多久?房地产行业的寒冬仍在持续,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谁也无法预料。金科的故事,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参考文献:1. 新浪财经-2025-07-15——《金科股份26.28亿重整投资款到账 转型布局四大板块负债或大幅缩减》2. 界面新闻-2025-08-31——《一周债市看点|金科地产发行人重整计划获批并进入执行阶段,时代控股未能偿还到期债务86.87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