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是张叔叔么?我..我是小陈,那个领了您钱的人,对不起我把钱退给您。”2025年8月的某一天,老张接到了这通意料之中的电话,让他既欣慰又感慨。
时针拨回到三个月前。
“救命钱”
“老张啊,打扰你了,昨天我爱人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着急动手术,能不能向你借两万块钱?”一大清早,一通电话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老张。
原来是王大妹子的老公老刘,老张与老刘并无多少联系,只是在一次聚会上加了他的微信。
听到老刘焦急的语气,老张只是略微迟疑,便开口道:“老刘,不必说这些,你开了口,我就立马转过来!”随后老张盘算了自己的“资产”,东拼西凑的凑够了两万元,找到老王的微信,便给他转了过去。
被拉黑
将钱转过去后,老张又给老刘发去了几条消息关心王大妹子的情况,可是一直没有等到回复。直到傍晚,再发去消息询问手术是否顺利时,一个鲜红的感叹号,赫然出现在屏幕,老张的心一下子颤得不停,自己被拉黑了......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老张急忙赶到王大妹子治病的医院。看到王大妹子已经顺利做完手术,老张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可瞬间又提了起来。
“老刘,你怎么把我拉黑了?这点钱都是我凑来的,你别嫌少。”
“老张啊,我没收到钱啊!”说着,老刘拿出手机给老张看。
“‘平和心安’”,念着老刘的微信昵称,又看了看自己的手机,“‘平和心静’!完了,老刘,我转错人了!”
原来,在那次聚会上,老张加老刘微信时,将他的电话号码输错了一个数字,却也有人马上通过,不成想二人的微信昵称也只差一个字。那人将转账接收后便拉黑了老张。
起诉
为了要回自己的钱款,老张将“假老刘”诉至白杨坪人民法庭。
梳理案情后,承办法官认为,老张出于热心肠给朋友借钱,体现了乐于助人的良好美德,本案更适合通过调解方式办理,既不能冷了热心肠,也要实现教育普法的良好效果,遂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运用“板凳工作法”,把双方当事人请到“坝坝茶”先行调解室,不设审判台、不穿法袍,大家围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样开始沟通。
“你的善意我们都看到了,钱我们一定尽力帮你追回来。”法官先与老张交谈,安抚他焦急的情绪。
“小伙子,你看,老张这笔钱是拿来救命的,他转错账是他疏忽,但你收了钱不还,还把他拉黑,这从法律上讲属于‘不当得利’,是必须返还的。”随后法官又与耐心地和“假老刘”讲起了道理。
可是“假老刘”仍坚持:“我又没逼他转,他自己转错的,我凭什么要退?”
法官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将板凳搬到他的身边,轻声说道:“我理解你的顾虑,怕他是诈骗、怕吃亏。但你看,这是他朋友的医疗证明,这是老张凑钱的记录,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证据。你才三十出头,未来的路还长,为这两万块钱背上一笔‘良心债’,值得吗?”
见被告态度有所松动,法官又进一步开展普法教育:“《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明确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返还。这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义务。如果你坚持不还,法院判决下来,不但要全额退还,还可能面临强制执行,甚至影响你的征信。”
经过一番深入浅出的法律讲解和情理疏导,被告终于低下了头:“法官,我知错了,是我一时糊涂,总觉得‘天上掉馅饼’,没想过后果……我愿意退钱。”
法官趁热打铁,召集双方再次坐在一起,被告当面道歉并承诺退款。老张也表示谅解,不再追究其他责任。一场可能对立的纠纷,在法官耐心、细致的“板凳工作法”中圆满化解。
来源丨白杨坪法庭
作者丨李 旺
美编丨李晓涵 喻靖尧
审核丨黄新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