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绍兴市的鲁迅纪念馆一面绘有鲁迅手中夹着香烟的墙画,遭到游客投诉。据悉,游客孙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认为这幅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并在8月22日将此事投诉到了“浙里办”。
8月28日晚,当事人孙女士在微博发布长文回应事件,并为占用公共资源致歉。“大家好,我是鲁迅墙画建议者……这件事,我也没想到会占用了好几天公共资源,向大家道歉。”
该游客投诉“鲁迅夹烟”墙画,既与其社会身份有关,据说是一名控烟志愿者,平时经常关注公共场所禁烟的话题,也与其认知有关,认为该画的原画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墙画去掉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还有误导之嫌……
在吸烟有害健康、控烟成为共识的语境下,该游客投诉应该出于善意,可以理解。但其将“鲁迅夹烟”墙画当成控烟标靶,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就有点背离基本常识了。一方面,“鲁迅夹烟”早已深入人心,是客观存在的,并没有引导、误导他人吸烟。
对此,有网友调侃道,如果“鲁迅夹烟”墙画要换,是不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也得改改,否则伤害野生保护动物;李白的《将进酒》是不是也得从课本中删除,否则教坏孩子喝酒。这种旁征博引式的反驳,值得该游客以及有类似想法的游客去反思自己的幼稚。
另一方面,由于撤销、更换现有设施涉及成本等问题,都得有过硬的依据,但该游客要求更换“鲁迅夹烟”墙画,既无事实依据,即无法证明该墙画引导、误导他人吸烟,也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无论是国家层面控烟规定还是地方规定,都找不到相关依据。
所以,该游客投诉要求更换“鲁迅夹烟”墙画,完全是意气用事,不会产生实质作用。绍兴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不会因为一个人投诉就盲目更换。”鲁迅纪念馆也称,暂未收到关于更改馆内鲁迅墙画的通知。这种沉稳以及基于事实的回应值得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游客会到这面墙前点燃打火机或香烟,拍一张“给先生点支烟”的打卡照。这是游客与鲁迅先生的一种互动。但鲁迅纪念馆是否有必要在这面墙前树块提示牌,以提醒游客吸烟有害,不宜在这面墙前引导他人吸烟,就能减少不良影响。
有网友上传照片称,该墙画中鲁迅的动作将由“抽烟”改为“握拳”。这完全是网友的自娱自乐行为,试图避免“鲁迅夹烟”墙画误导公众吸烟。但这也可能是蹭热点、博流量,甚至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所以,网友不该对他人墙画作品随意进行修改。
要想控烟,真正“标靶”是国内烟盒设计过于华丽精美,缺乏惊悚图片提醒消费者,以及控烟立法及执法与公众期待有距离。如同一品牌的烟盒在大陆缺少警示图片,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有醒目的警示图片。有关各方应该共同推动烟盒设计更利于控烟。
但遗憾的是,包括上述控烟志愿者在内的有关方面,没有抓住控烟的重点,反而将“鲁迅夹烟”墙画当成控烟抓手,这显然没有抓住控烟之重点。正如网友所说,“受众并没有那么经不住诱惑”。在日益理性的今天很多人并不会因为“鲁迅夹烟”效仿吸烟。
所以,国内控烟要明确重点目标和方向,而不是和一个历史名人过不去。无论是控烟志愿者还是有关组织,都应该将控烟的重点放在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