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北这个人陈相贵,很多人可能还记得他那张看起来挺老实的脸,在电视剧里演过正派角色,还搞过什么大造林项目,看起来像个大企业家。
可谁知道,这家伙从头到尾就是在玩一套骗人的把戏,靠着包装自己,骗了全国好几万人,卷走十几个亿。别看他表面风光,买豪车买靓号,实际上那些钱全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穷小子起步,靠小聪明积累第一桶金
陈相贵这人,1964年出生在黑龙江肇源县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靠种地勉强过日子。他从小就没少挨饿,营养不良,个子瘦弱得像根豆芽菜。
十二岁那年,他就露出了爱耍小聪明的本性,在村里看到一辆大货车,偷偷把油路阀门关了,然后跟小伙伴打赌说车子走不到一百米就得停。结果车果然停了,他赢了赌注,从小伙伴那儿弄到一包烟。这事儿让他在小孩堆里挺得意,也养成了他爱钻空子的习惯。
高考没考上大学,1982年他十八岁,想去当兵,可体重不够标准。体检前他猛灌水,好歹卡着最低线过了关,进了内蒙古牙克石森林警察部队,当了第一批森林警察。
在部队里他干通信员,混得还行,退伍时拿了五百块钱津贴。1983年回来后,就开始卖洗衣粉,口才好,业绩总在前头,很快就攒了点钱。
1986年,他拿着那点积蓄开了家厂,卖“八分钟洗衣粉”,其实没啥核心技术,就是从别家进货,换个包装贴牌卖出去。
起初在肇源县租了个小地方,雇几个人干活,靠着低价和灵活结算方式,慢慢打开市场。后来他买断了供货渠道,成立了八分钟国际洗涤集团,当了老板。
作为中间商赚差价,这套路让他尝到甜头,生意越做越大。可洗衣粉市场竞争激烈,其他牌子也起来了,他就想办法找明星代言,拉高知名度。
九十年代末,他找了高秀敏做广告,因为她在春晚小品里出名,形象接地气。广告用“高大姐一个顶俩”的口号,销量确实上去了。通过高秀敏,他搭上了赵本山这条线。
这步棋下得精明,为他后来进影视圈铺了路,也让他在东北商界有点名气。但说到底,他这些年积累的财富,靠的不是正经创新,而是钻政策和市场的空子,渐渐养成爱走捷径的毛病。
借影视包装形象,铺路更大骗局
陈相贵知道,光靠洗衣粉赚不了大钱,得提升个人形象,才能打开更大市场。2002年,赵本山拍《刘老根2》缺资金,高秀敏牵线,他投了几十万,还提供了奔驰和加长林肯车给剧组用。条件就是让他在剧里演个正面角色。
赵本山答应了,他演了马书记,一个清正廉洁、帮农民的官员形象。2003年剧播出后,他借着这个角色出名,人称“南北二陈”,跟立白老板陈凯旋齐名。洗衣粉生意借势又火了一把。
尝到甜头,2004年他又投了五百万给高秀敏的《圣水湖畔》,演乡党委书记陈书记,还是正面形象。这些角色让他看起来像个正派企业家,很多人把他跟剧里人物混为一谈。
这时候,他开始挥霍,花一百五十万买了悍马车,花五十万买了五架报废飞机,说是用来喷洒农药,其实就是摆设充门面。还花一百八十二万买了个手机号,就因为数字好看,满足虚荣心。
他租了二十多栋别墅做公司总部,花六十万租金,营造大企业气派。这些钱哪来的?表面上看是生意赚的,但其实已经开始沾边不正当手段。
早年他涉足体育彩票,利用监管不严,操控奖项,小奖放出去,大奖自己留。这套操作让他从底层爬到上层,但也埋下隐患。借着影视光环,他更容易让人相信,骗局就这样一步步扩大。
2003年国家出了林业发展决定,他嗅到机会,2004年1月在内蒙古通辽注册了万里大造林公司,注册资本一千万元。口号喊得响“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但实际就是个圈钱的把戏。
他低价从农牧民那儿租荒地,每亩最低两元,最高三十元,然后分成小块,以两万六千六百元一亩卖给投资者,承诺十年后赚十六万。树木成活率说成百分之百,还上保险,但那是意外险,不保树不长。
公司用传销模式,业务员拉人头,介绍客户买地就能拿佣金升职。扩展到十二个省市,九十九个分公司,卖出四十三点八万亩地,一点七万株树,非法经营十二点七九亿元,涉及三万多人。
他投五千四百四十三万元广告,在四百零五家媒体宣传,还拍纪录片,接受央视杨澜和赵忠祥采访,上人民大会堂讲话。这些包装让他看起来像个环保英雄,但土地根本不适合种杨树,树苗大多死掉,投资者血本无归。
虚假奖项堆砌光环,骗局层层加码
为了让更多人上钩,陈相贵不惜花钱买奖项。2004年,他花二十五万元买了“中国改革开放十大新闻人物”称号。2005年,又花十五万元买“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家”。
每年都这样操作,各种奖状证书堆满办公室,让他频繁出现在媒体上,百姓更容易信他。加上高秀敏等名人帮宣传,项目看起来合法可靠。
他还编故事,说把沙漠变绿洲是为国家做贡献。客户买地后,他给看试验田,那里确实种了树,长得不错,但那是少数精心维护的样板,其他地方树全死了。
公司总部设在通辽一个旅游景区,占地四百四十亩,看起来气派,但实际就是租的,用来忽悠人。投资者来自全国,很多人把养老钱、积蓄全投进去,以为稳赚不赔。
陈相贵这些年,花钱如流水,除了买手机号和车,还买豪宅,生活奢侈。但钱全是骗来的,他没真心造林,只是用新投资者的钱付旧的投资回报,典型庞氏骗局。
员工如果质疑,他就用钱堵嘴,或者告他们敲诈。有一员工投了十几万,发现不对要退款,他给二十万补偿,第二天就告那人敲诈,把钱追回。这手阴损,让内部也不敢乱说。
骗局维持几年,2005年内蒙古警方就开始收集证据,但陈相贵人脉广,用钱和关系拖着。直到2007年,越来越多受害者举报,土地实况暴露,树没活,回报没影。
骗局败露,铁窗生涯与二次收监
2007年8月22日,内蒙古公安厅立案,当天晚上专案组抓了陈相贵,第二天抓了总经理刘艳英。2008年2月19日,他老婆高林芝和大儿子陈达也落网。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证据确凿,从低价租地到高价卖出,全是虚假宣传。
2008年12月31日,一审判决,陈相贵非法经营罪,判十一年徒刑,没收个人财产两亿元。刘艳英判九年,没收一点五亿元。其他九人也都获刑。他上诉,2009年4月9日,内蒙古高院终审维持原判。
入狱后,他服刑六年八个月,分两次减刑,先两年三个月,后两年一个月。2013年出狱,但2021年9月18日,又因减刑程序问题被二次收监,继续服两年一个月,原定2023年12月18日释放,但据公司说明,又延期。
这事儿闹大后,全国震惊,三万多受害者血本无归,很多家庭倾家荡产。陈相贵出狱后,还想东山再起,搞什么全球省一半公司城乡消费有奖补贴工程,但骗子本性难改。警方调查显示,他从头到尾就是在预谋,树没种成功,钱也没用于造林,全进了自己腰包。
回想陈相贵这辈子,从穷小子到所谓企业家,再到阶下囚,全靠一套骗术撑着。他利用政策空子,借名人光环,包装成英雄,但本质就是贪婪驱动,害人害己。
老百姓投资得擦亮眼,别信天上掉馅饼,高回报背后往往是深坑。这案子警示大家,致富得靠实干,别指望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把戏。陈相贵如今的结局,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骗到头来,终究得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