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奶茶可乐、午后的雪糕冰淇淋、晚餐后的饼干糕点……糖,早已无声无息地渗透进我们每一餐。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人类对糖的痴迷,已经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健康危机。
那么,全球吃糖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呢?
答案并不让人意外,那就是美国。
根据美国农业部自己的数据,2024年全球糖产量突破1.8亿吨——足以填满7200个奥运游泳池。
而全球人均食糖消耗最高的国家,就是美国自己。
每个美国人日均消耗126.4克糖,相当于每天吃掉5块半黄油砂糖曲奇!
紧跟在美国之后的,是德国、荷兰、爱尔兰等发达国家,人均日耗糖量均突破90克,远超健康建议值。
什么才是真正的“糖分炸弹”?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专家邦妮·约特伯格一针见血:饮料才是糖分超标的元凶。
一罐可乐含糖39克,一杯星冰乐最高可达80克——喝一杯就超过女性两天的建议摄糖量(25克/天)。
而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值是:男性每日36克,女性25克。
美国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又没办法“戒甜”,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无糖饮料”。
但是无糖饮料就没有“糖”吗?实际上,无糖饮料只是用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代糖替代了——这些化学甜味剂虽无热量,却可能让人陷入更深的“甜瘾循环”。
美国人是如何一步步陷入“糖阱”的?
事实上,最开始美国人的饮食并没有那么甜。二战前绝大多数美国人饮食相对是比较健康的。
但是由于政府政策、经济因素等多重影响,美国人饮食在随后几十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文化兴起,很多原本在家用餐的人转而选择更便利的“汉堡+可乐”式饮食。
到了70年代,有一种物质出现了,那就是“高果糖玉米糖浆”,它可以说是过去几十年里全球肥胖问题的元凶之一。
它比蔗糖更甜,还能延长食品保质期,更重要的是,它比蔗糖便宜得多!于是,它被资本家们疯狂添加进各种需要甜味剂的产品中。
而最可怕的转折点发生在80年代。当时美国农业部与卫生部联合发布《美国膳食指南》(即著名的“食物金字塔”)。初版指南建议避免高脂肪食物,美国民众开始蜂拥购买低脂食品。
食品公司不得不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去掉脂肪就代表味道也变差了,消费者也不买账了。
他们很快想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大肆添加糖分——从此,“添加糖”成为食品工业的隐形武器。这也是美国糖分滥用的开端。
全球糖消费正在发生诡异转向
虽然美国在这一领域领跑全球,但是糖正在成为全球性问题。
经合组织预测,全球糖消费量暴增且预计每年增长1.2%。
到2034年全球糖消费量将飙至2.02亿吨,但增长主力不再是欧美,而是亚洲与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通俗来说,民众口袋里钱多了,就会花更多的钱在快餐和含糖饮料上,加上食品企业的营销推动,全球糖消费曲线注定持续攀升。
改变从认知开始
美国营养师莎拉·尼尔森指出:“糖的滥用始于政策与资本的共谋,但终结之道在于每个人的选择。”
我们个人没办法扭转全球趋势,但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些改变:
1.学会阅读食品标签(警惕“果葡糖浆”“蔗糖”“蜂蜜”等别名);
2.用天然水果替代加工甜食;
3.拒绝“糖饮料陷阱”,回归水、茶或黑咖啡。
戒糖不是苦行,而是清醒的选择。适当克制,不要让自己成为统计数据的一部分。
从今天开始,尝试一点点去掉生活中不必要的“甜”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