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伊朗哈梅内伊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布了三条中文消息,谈论伊朗与中国的关系。
这位86岁的伊朗领导人称:“伊朗与中国身为亚洲东西两端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深厚历史积淀,更具重塑地区乃至全球格局的变革伟力。”
全面贯彻落实两国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条款内容,无疑将为这一进程筑牢根基。此举意义重大,能有力推动相关事务稳步前行,为双方合作开启崭新篇章。
这条消息不是用波斯语也不是用英语,而是专门用中文书写,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
就在哈梅内伊发表这些言论的前一天,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抵达中国天津参加上合峰会,这是他当选总统后首次访问中国。
而在出发前,佩泽希齐扬还发表了对美国的强烈批评,称“美国在美丽面孔的背后是魔鬼”,并指责美国给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妇女儿童带来苦难。
6月,伊朗与以色列爆发了一场持续12天的激烈冲突,这场冲突局势紧张、对抗性强,史称“12天战争”。在这场短暂的战争中,伊朗遭受了重大损失。
以色列空军实施精准轰炸,剑指伊朗。此次空袭致使多名伊朗高层人员殒命,多个武装设施亦在猛烈攻击下化为齑粉,给伊朗造成了重大损失。
美国空军出动B - 2轰炸机,悍然投放GBU - 57巨型钻地炸弹。在震天巨响中,伊朗的核设施被无情炸毁,这一行为严重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伊朗空军攻势凌厉,发射大量地对地火箭、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巡航导弹及无人机,令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城市遭受重创。
军事分析专家明确指出,在此次冲突里,伊朗遭受了颇为严重的损失,其战斗机损耗比例逾30%。这一状况对伊朗军事力量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曾经被誉为“中东第三大空军力量”的伊朗空军,几乎一夜之间被打得体无完肤。
伊朗空军的现状确实令人堪忧,其主力战机还是1970年代巴列维王朝时期引进的美制F-14战机、F-4战机,以及一些俄制MiG-29战机和自行研改的F-5闪电双垂尾战机,总数约150架左右。
这些战机设备老旧、武装落后、缺乏后勤支援,平时只能当电影道具充数,战时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遭受如此重创后,伊朗军方迅速“开了窍”,几乎是“连夜飞抵北京”,紧急启动了长期搁置的采购计划,计划引进中国的歼-10C战斗机以补充空军力量。
伊朗一位空军顾问于媒体采访中坦言:“倘若我方至少拥有一个中队的苏 - 35战机,以色列断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行事。”
显而易见,这场战争给伊朗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再依赖俄罗斯的军事支持。经过一次紧急且迫切的战略评估后,伊朗将目光转向东方,选择了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
歼-10C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战斗机,是一种单发动机、多用途的战斗机,采用鸭式布局和蚌式进气道设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一定的隐身能力。
它装配先进主动相控阵雷达,探测能力卓越,最远可探测超200公里外目标。同时,能搭载霹雳 - 10E、霹雳 - 15E等短、中程空对空导弹,作战实力不容小觑。
这款战机的性能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特别是在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机表现优异,甚至成功击落了包括法国“阵风”在内的印度军机。
哈梅内伊选择用中文发表涉华言论,这一举动背后的战略意图值得深思。语言是文化的钥匙,直接使用对象国的语言,意味着外交关系已超越一般合作伙伴,进入深度互信阶段。
这也是直接面向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声的一种方式,旨在形成跨国家的社会共识。同时,中文象征着一个庞大市场、一个可靠伙伴,以及打破西方话语垄断的战略路径。
中伊两国作为文明古国,都拥有独立于西方的文化体系、价值逻辑和发展道路。哈梅内伊着重强调,中伊乃“亚洲东西两翼的文明古国”。
此语不只是对历史往昔致以敬意,更饱含着对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寄寓着深远意义。从地缘战略角度看,东翼是中国,西翼是伊朗,中间串联起的正是亚洲腹地。
中伊合作,绝非简单的“能源换投资”,而是两大文明体在重构亚洲秩序,推动多极化世界形成。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伊两国都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伊核谈判再度陷入僵局,美国制裁持续高压;中国也面临西方在科技、贸易、地缘等多方面的围堵打压。
这种背景下,两大文明古国的靠近不是情绪化的反美联盟,而是基于现实利益的战略选择。伊朗需要市场、投资和安全保障,中国则需要能源多元化和战略纵深的扩展。
在当今复杂的军事局势下,陈旧的装备难以应对潜在威胁,尽快更新空军装备,对伊朗保障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据多个接近中伊军方的消息源确认,伊朗已决定先采购36架歼-10CE战机,并计划未来将订单扩大至100架。
引进新战机只是伊朗空军现代化的一个方面。真正的挑战在于,伊朗是否能借此重建整个空军体系,打造一个现代化、可靠的空战防御网络。
这不仅仅是引进一架飞机的问题,而是一场关系国家未来十年战略发展的关键抉择。伊朗需要同步升级防空系统、预警雷达、电子战设备,以及飞行员训练体系,才能形成完整的作战能力。
从哈梅内伊的中文发声到伊朗总统访华,从12天战争的教训到紧急采购战机的计划,伊朗正在经历一场战略转型。
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正在重新审视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有能力、有资源并具备负责任伙伴潜力的国家,正好能够满足伊朗当前的需求。
对于中国来说,与伊朗的合作也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环节。伊朗地处亚洲西部,是连接东亚与西亚、中亚与南亚的重要枢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单极世界正在向多极世界过渡。中国与伊朗,皆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双方均具备自主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与能力,在各自征程中彰显着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哈梅内伊用中文发出的信息,不仅是向中国传递友好信号,也是向世界宣告:国际关系不应该由单一国家或集团主导,而应该由各国共同参与和塑造。
未来的中伊关系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地区局势的演变以及两国国内的情况。
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的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助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当两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决定携手合作,这个世界的故事正在悄然改变着讲述的方式。
参考: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用中文发了一条帖子|直新闻——参考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