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党的历史是新一代中医学子最生动的教科书;在高铁飞机或是街头,当有群众出现紧急情况,张润泽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党员伸出援手;暑假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党员们开展志愿服务、送医下乡活动……
一直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生党员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在学习实践、教书育人、科研攻关、医疗服务等各条战线上勇当先锋、争做表率,党的建设融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点滴实践中。自202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以来,该中心围绕党建与中医药事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目标,在科研创新、学术交流、政策服务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延秋表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高校的目标,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心发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区域资源优势,打造马克思主义学科特色研究平台,为推动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构筑平台推动党建与中医药融合发展
“如何通过党建创新破解中医院人才梯队断层问题?”“党组织如何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2024年11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新时代公立中医医院党的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全国30余家公立中医医院、高校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党建引领公立医院改革、中医药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推动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
这个成立三年的研究平台,正以“解难题、建机制、强赋能”为抓手,成为推动全国中医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智囊团”与“助推器”。
“中医院发展面临的党建与业务融合难点等问题,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陈延秋介绍,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党员学者团队深入临床一线调研。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多家公立中医院调研,形成系统性研究报告,为构建新时代公立中医医院党建工作体系提供了实证支持。
陈延秋介绍,目前,中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建引领中医药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探讨党组织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机制;二是党领导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与经验研究,通过总结过去党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三是党的领导人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深入挖掘和传承党的领导人对中医药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春风化雨坚定中医学子理想信念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占地149平米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展厅,“真理之光、信仰的力量、智慧的明灯、鲜明的旗帜”4个展览模块吸引着学生驻足参观。
2024年7月,来自辽宁大学的学生孙春霖参加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这里,他获益匪浅。他表示:“本次夏令营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医药发展的历程与经验,是中医药院校应当承担的责任。”陈延秋介绍,中心自成立以来,就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医药发展作为研究的核心领域。
“红医精神”是该中心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陈延秋表示,“红医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医疗卫生战线上的生动体现,也是医学院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中心在结合新时代医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红医精神”融入中医药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更好地发挥“红医精神”的育人价值。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何辰怡组建了“红心医道”志愿宣讲团,走进北京的社区为居民讲述党史,她表示:“老师们讲解的‘红医精神’感染着我们,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持续发挥先锋模范力量。”
“人才培养不仅是专业技能的塑造,更是人格品行的锤炼。学校以‘大思政’为统领,力争培养出来的每位北中医人不仅技能精湛,更具有家国情怀,具备坚定理想信念,服务百姓、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栋梁。”陈延秋说。
培育人才提升青年学者学术能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因此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的重要任务。
作为校属三级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跨学科研究力量,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在科研实践中注重培养后备力量,例如在调研和课题研究中吸纳研究生参与,通过“传帮带”机制提升青年学者的学术能力。
同时,中心成员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如中心成员徐娜主持“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课题,推动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不断提升亲和力和渗透力。
陈延秋介绍,中心还计划通过与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此举旨在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中医药院校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生。
此外,中心还全方位关注青年人才的培养。涵盖立德树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多方面,由中心高层次人才进行指导。中心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措施,从其职业规划、立项选题、服务社会、立德树人等各个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训,鼓励中心青年教师积极申请各级各类项目,中心拟给予相应的资助与鼓励。
未来,该中心还计划在重点中医药高校、医院及企业设立相关联络机构,拓展北京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中医药行业的影响力。(本报记者 徐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