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过程中,每一分钟都事关生死,然而,新西兰一起离谱的医疗事故,却让病人被耽误了整整17分钟,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卫生与残疾事务专员(HDC)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2021年,一位73岁的老年女性因乳腺癌入院,计划进行乳房切除手术。她的手术经历本应是一次常规操作。
手术当天,她在麻醉过程中血氧迅速下降,同时体内二氧化碳检测没有任何信号。
这本应引起高度警觉,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人痛心。
麻醉师为她插入呼吸器,但意外的是,这根呼吸管并没有进入气管,而是误入了食管。
随后,患者血氧水平下降,显示呼吸受阻,但数字监测显示的部分指标却未完全异常。
医护团队立刻展开救治,却出现了致命误判。
原来,这位患者在之前的一次手术中曾发生支气管痉挛(bronchospasm),导致手术中止。
此次手术中,团队心理预设“她可能又发生了支气管痉挛”,因此将症状解释为熟悉的并发症,而没有立即重新确认呼吸管的位置。
这种心理偏差被医学上称为“确认偏差”。
期间,一名医生甚至听到呼吸声,就认定是支气管痉挛。
但也有医生感到不对劲,提出要检查管子是否放置正确。
然而,在高度紧张的手术环境下,麻醉师担心一旦暂停心肺复苏去重新插管,可能带来额外风险。
多种因素交织形成了所谓的“完美风暴”:既有患者既往病史影响判断,又有操作难度和紧急情况带来的压力,还有团队流程未能有效保障及时复核。
17分钟后,悲剧发生,患者因脑损伤无法挽回生命。
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向卫生与残疾事务专员(HDC)投诉,认为麻醉师在关键时刻未能做出适当决策,也忽视了其他医护人员的提醒和担忧。
HDC经过调查认定,麻醉师和新西兰卫生部门在此次手术中均未能提供合理、专业的护理,构成严重失职。
专家意见指出,呼吸管错误放置应立即重新检查,而不是延误17分钟。
麻醉师对延误表示接受批评,但解释当时心脏骤停已出现,如果暂停心肺复苏去检查呼吸管也可能带来风险。
新西兰卫生部承认此次事件是团队和系统问题,并表示已经更新培训和危机管理流程,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HDC最终建议,麻醉师和Health NZ应向死者家属正式道歉,并提供更新培训和改进措施的证据,确保手术室团队在未来能更快识别并纠正呼吸管误插等关键问题。
ref: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807127/patient-dies-after-breathing-tube-misplaced-during-operation
https://www.nzherald.co.nz/nz/health-and-disability-commissioner-auckland-woman-dies-during-surgery-after-breathing-tube-inserted-into-food-pipe/S6HAES3YORETFB2HE4LHLZ4SN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