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凌晨,北京的夜风透着一丝肃穆,那天,一位耄耋老人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没有喧嚣的告别,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
他的骨灰悄悄从八宝山送回太行山脚下,那里,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他燃烧整整十年青春的战场。
在林州(原林县),许多百姓自发悼念这位曾经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人们在网络上刷屏留言:“太行一渠清水,杨贵一身正气。”一句话,道出了他们对这位老人最朴素、最深沉的敬意。
他叫杨贵,一个名字听起来平平无奇,却与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红旗渠紧紧相连。
他是红旗渠的总设计师,也是建设总指挥,若是不提“红旗渠”,很多年轻人可能并不熟悉杨贵。
只要看一眼那条贴着悬崖峭壁蜿蜒伸展的水渠,再听一听太行山深处百姓关于“挑水三十里、洗脸水喂牲口”的往事,你会瞬间明白,杨贵为这个国家、这片土地做了多么不可思议的事。
晚年的杨贵,常常回忆那段日子,他已经计划好,等自己离世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太行山,能陪着红旗渠,自己就安心了。
他没有留下任何遗产,甚至拒绝官方仪式,只留下了一渠清水、一身清白。
红旗渠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解决了56万人的饮水问题,更在于它激发出一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灵魂力量。
1973年,杨贵调离林县,当时的场景,如同史诗的落幕,道路两旁,人山人海。家家户户端着一碗清水,泪眼婆娑地目送他离去。
有人举着横幅——“太行一渠清水,杨贵一身正气”,那是一种比金子还沉的褒奖。
那一碗碗清水,不仅是送别,更是敬仰。
谁能想到,十年前的林县,还是一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地?那里500多个行政村中有307个村子饮水困难,村民要翻几座山才能挑回一桶水,洗脸水留着洗脚,洗脚水喂牲口,一点水都不敢浪费。
白纸黑字写在《林县志》上——林县每遇干旱,河干井涸,地裂禾焦,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1954年,年仅25岁的杨贵被临危受命,调任林县县委书记,他带着干部走遍307个村庄,磨破了数双鞋,记满了厚厚的笔记本。
他看得清楚:林县所有的贫困、饥饿、疾病、流离,根源只有两个字——缺水!
杨贵没有被吓倒,也没有退缩,而是立誓要彻底改变林县的命运,那年,县委定下目标:五年内,改变林县面貌,干部们刻下誓言章,发誓“不建好林县不罢休”。
一开始,他带领群众修建了几十座水库,中小型的,靠天蓄水,但1959年那场大旱,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河干井枯,山泉断流,水库成了干塘,这次,杨贵彻底明白:靠天吃饭,不如靠人开路,他决定铤而走险——从山西漳河引水!
这个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山西的水,凭什么给林县?”“财政拮据,要花多少钱?”“万一水引不过来,你怎么交代?”
民众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杨贵不得不想办法克服,但他明白,这道坎必须迈过,面对质疑,他立下誓言:“如果渠修不成,就从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县人民谢罪!”
红旗渠工程规划:1520多公里水渠,削平1250座山头,打通200多个隧道,挖土石1800多万立方米。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
1960年2月11日,红旗渠正式开工,三万名林县百姓齐聚太行山脚,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钢钎、铁锤,一点点凿开坚如磐石的山体。
工人用麻绳吊在悬崖上,肩膀磨出血,仍咬牙坚持。
最难的工程是青年洞,1.2公里长的隧洞,正对千米绝壁,哪怕是今天,也是一项奇迹。
炸药都没有,怎么办?林县人发明了“明窑烧灰法”,用土法炼制炸药,失败了就寻找方法,照样继续干,可以说,每一段水渠背后,都是用命换来的!
十年间,红旗渠总干渠修建70.6公里,加上支渠、斗渠,总长达1500公里,贴山而走,贴命而凿,贴心而建。
令人动容的是,这项耗资6865万元(相当于现在60亿)的巨型工程,竟然创造了“零腐败”的奇迹。
每一分钱都有账本,每一笔账都公开透明,轻伤发粮10斤,重伤15斤,干部“五同”制度: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决策、同困难。
十年修渠,无贪污受贿、无挥霍浪费、无请客送礼、无物资挪用,这种廉洁,不是口号,是骨子里的操守,是共产党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正写照。
红旗渠建成后,林县变了模样,54万亩耕地实现灌溉,56万人和牲畜告别干渴。
粮食亩产从原来的100公斤不到,一举提升到460公斤,村里建起小水电站,磨面、碾米再不用外出,百姓盖起砖房,晒着金黄的玉米,脸上是笑意,是踏实,是希望。
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锻造出一种精神,至今仍在被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林州人代代相传,游客至今惊叹于石壁上清晰可见的凿痕,那是信仰的刻痕,是血汗浸润的印记。
晚年回忆时,杨贵说:“干好一件事,要无私无畏,忍辱负重,实事求是,百折不挠。”他把自己的全部交给了林县。
2018年,他静静辞世,没有仪式,没有喧哗,却赢得了百姓最高的敬意,他不是明星,却永远被人民铭记。
林州人说:“红旗渠是我们的命根子,杨贵是我们的大恩人。”
如今红旗渠仍在流淌,灌溉着土地,也灌溉着人心,它不只是水渠,更是一条连通人民与信仰的天路。
如果说中国有奇迹,那红旗渠必是其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而杨贵,便是那个奇迹的缔造者。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时代,人们更需要像杨贵那样的“傻人”,愿我们都能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力量,找到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他离开了,但红旗渠还在,他的精神,还在我们心里流淌。
参考资料:
跟拍红旗渠10年的魏德忠忆杨贵:"没有他,就没有红旗渠".原创2018-04-10 19:52·大河报
缅怀!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同志逝世.2018-04-10 10:27·安阳融媒
永不落幕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同志逝世.公益资讯 来源:央视网 2018年04月10日
“要干好一件事,应该无私无畏”原标题:“要干好一件事,应该无私无畏”作者:郑林华 发布时间:2019-04-29 来源:北京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