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缺陷、责任转嫁、维权困境等维度分析,《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二十三年来,其结构性漏洞已对医患信任、医疗责任认定及系统安全造成多重破坏。
大家好,这里是天斗医号患者权利保护组。我是北京的医疗纠纷律师宋中清。
我们接着上期继续看。
核心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 三、患者维权陷入制度性困境
病历真实性争议成为死结
患方常因质疑病历真实性(如篡改、隐匿)申请鉴定,但卫健部门推诿法定责任。如开封市卫健委在病历造假争议中,未依法判定事故责任,反而强行推进技术鉴定。湖北宜昌患者家属因病历不实拒绝鉴定,直言“一丁点医疗损害对高龄患者就是天大的事”。
赔偿与追责严重脱节
民事赔偿常因责任比例被稀释而远低于实际损失,而行政处罚(如警告、数万元罚款)对大型医院震慑不足。山西侯马市人民医院因麻醉失误致患者成植物人,仅面临行政警告,家属被迫公开举报。
️ 四、医患双输:信任崩塌与职业环境恶化
患者端:维权被迫依赖鉴定,但鉴定机制偏向技术过失认定,掩盖管理漏洞。如周口医生遭网暴坠亡事件,源于三起医疗纠纷中医院推诿责任,家属被迫转向网络攻击。
医生端:一线医护承受“系统性风险转嫁”,在高强度工作与个人追责压力间失衡,甚至引发极端事件。宋中清律师指出,这实质是“医院让医生和患者替管理背锅”。
感谢收看,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