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的外卖小哥小张,回想一周前的经历仍心有余悸——连续多日顶着烈日送餐,全靠冰可乐、冰红茶、电解质水解渴,结果他突然在路口晕倒,被紧急送医时血糖竟飙到99mmol/L(正常空腹血糖仅3.9-6.1mmol/L)。
经诊断,他同时出现高血糖高渗状态、严重酮症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十分危险。
好在经过抢救,小张从昏迷中苏醒,目前已转危为安,而这起事件,给所有户外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饮料解渴?其实越喝越危险
高温下,不少户外劳动者觉得“冰镇饮料既能补水,又能补能量”,但这个想法藏着大隐患。市售含糖饮料(可乐、冰红茶等)每100毫升约含10-15克糖,一瓶500毫升的饮料下肚,就会摄入50-75克糖——相当于一次性吃12-19块方糖,远超人体单次代谢能力。长期用饮料代替水,身体会陷入“恶性循环”:
血糖“过山车”:短时间大量吃糖,血糖会像坐火箭一样飙升,超出胰腺的胰岛素调节能力;
越喝越渴:高血糖会让肾脏拼命排糖,同时带走大量水分(这就是“渗透性利尿”),喝得越多、脱水越严重;
埋糖尿病隐患:长期高糖摄入会让身体对胰岛素越来越“不敏感”(即 “胰岛素抵抗”),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会翻倍。
生死危机:这些并发症会致命
小张出现的“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都是高糖引发的急性并发症,对身体的伤害堪称“致命打击”:
01
高血糖高渗状态
当血糖超过33.3mmol/L时,血液会变成“浓糖水”——渗透压急剧升高,会把细胞里的水分“强行吸到血液中”,导致全身细胞脱水。尤其是脑细胞脱水后,会直接引发意识模糊、昏迷,老年人或血糖控制差的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死亡率高达30%。
0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糖太高时,身体没法用葡萄糖供能,只能被迫分解脂肪——而脂肪分解会产生大量“酮体”(一种酸性物质)。当酮体堆积过多,血液会变成酸性,引发:
呼吸变深变快,嘴里呼出“烂苹果味”;
恶心、呕吐、肚子痛,像得了急性肠胃炎;
精神萎靡、嗜睡,严重时直接昏迷。
03
急性肾衰竭
严重脱水会让肾脏的血流量骤减,加上酮体等酸性物质的刺激,肾小管细胞会直接受损——就像肾脏的“过滤器”被堵住,无法正常排出废物。一旦发展成急性肾衰竭,不仅需要透析治疗,即使康复,肾功能也可能再也恢复不到从前。
做好这4件事,远离健康风险
外卖小哥、快递员、建筑工人……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做好这4件事,才能远离健康风险:
01
科学补水
首选饮品:白开水或淡盐水(每升水加1-2 克盐,尝不出明显咸味即可),别喝冰饮(低于10℃的冰水会刺激肠胃,甚至引发痉挛);
喝法技巧:少量多次,每15-20分钟喝100-150毫升,每天总量控制在2000-3000毫升(约4-6瓶矿泉水),别等极度口渴了才喝;
禁忌:含糖饮料、冰咖啡、浓茶都不能代替水——前者升血糖,后两者会加速脱水。
02
识别“危险信号”
一旦有以下表现,说明身体已经“报警”,必须马上到阴凉处休息,及时就医:
口渴到咽不下东西,尿量比平时少一半以上;
突然浑身乏力、站不稳、头晕眼花;
恶心呕吐、肚子痛,或呼吸有“烂苹果味”;
意识模糊、想睡觉却醒不过来。
03
避开“致命高温时段”
尽量别在11:00-15:00高温时段露天作业,可利用树荫、驿站等场所休息,每次休息至少15分钟;
穿透气的浅色长袖(比短袖更防晒)、戴宽檐遮阳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
随身携带清凉油、风油精,出现轻微中暑症状时及时涂抹。
04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至少做1次针对性检查,重点查这4项: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直接反映当下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看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比单次血糖更准确;
尿常规:早发现肾脏是否受损(若尿里有糖或蛋白,需警惕);
肾功能:评估肾脏过滤能力,避免发展成肾衰。
医生提醒:
含糖饮料绝不是“解暑神器”,而是“健康杀手”。如果身边有户外劳动者,不妨把这份指南转给他们;一旦出现严重口渴、多尿、乏力,一定要及时查血糖,别让小问题拖成致命并发症。
来源:萧山区中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