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这场看似寻常的盟友会面,却在会后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李在明前脚刚走,特朗普便准备向中国发出“邀请函”,而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将中国拉入美俄核裁军谈判。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究竟是战略妥协,还是精心布局的“陷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的美韩会谈,韩国几乎是被迫“大出血”。特朗普张口便是3500亿美元投资和1000亿美元能源采购大单,外加防务费用分摊比例大幅提升。而李在明想要的自贸协定确定性,特朗普只字未提。不仅如此,韩国半导体企业期盼的关税豁免,也被一句“再研究”敷衍了事。更微妙的是,双方会后未举行联合记者会,足见分歧之深。韩国媒体直言:“这是一次用经济代价换安全承诺的屈辱外交。”
可事实上特朗普的算盘远不止于此。他真正瞄准的,是借机向中国施压的“杠杆”。有消息传出,特朗普在会见李在明次日便高调宣布,将邀请中国加入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核大国必须共同承担责任”。但剥开表象,美国的意图或许有三层。第一,转嫁国内压力。美国民众对持续援乌已深感疲惫,特朗普急需用“大国责任”包装其外交政策,转移对财政透支的质疑。拉上中国,既能塑造“多边合作”形象,又能掩盖美俄核裁军停滞的尴尬。第二,对俄罗斯“釜底抽薪”。当前俄乌战场陷入僵局,核威慑是俄罗斯最后的底牌。若中国入局,美方可借机稀释俄罗斯在谈判中的话语权,甚至以“中俄核合作”为由加大对俄制裁。第三,对华战略牵制。中国核武库规模虽远小于美俄,但近年来技术迭代迅速。
美国试图通过“数量对等”谈判,冻结中国核现代化进程,同时绑定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防止其“渔翁得利”。但面对特朗普的“热情邀请”,中方回应斩钉截铁。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强调:“美国拥有全球最大核武库,理应履行特殊、优先责任。中国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会接受任何预设前提的谈判。”这一表态可以说是直指要害,美俄数千枚核弹头与中国几百枚的规模根本不对等,所谓“三边谈判”实则是要求中国“自废武功”。更关键的是,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而美俄仍保留“先发制人”选项。这种战略文化差异,使得任何多边框架都难以落地。正如军事专家宋晓军所言:“让中国为美国的核霸权买单?这算盘打得未免太精。”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选择在李在明访美后立即抛出核议题,绝非巧合。韩国作为美国亚太反导体系的关键节点,其萨德基地的扩建进度、对朝政策走向,都可能成为美国对华博弈的“附加条件”。此前特朗普曾暗示:“若中国拒绝参与核谈判,美国将不得不加强在东北亚的延伸威慑。”言下之意,韩国或被迫承担更多军事部署成本,变相成为对华施压的“人质”。但韩国国内已出现反弹。共同民主党议员朴炳锡警告:“韩国不应沦为大国核竞赛的垫脚石。
”李在明回国后,民调显示其支持率下跌5个百分点,民众对“用经济换安全”的质疑声浪高涨。所以特朗普的“邀请函”,看似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和平倡议,实则在我看来,是一封暴露战略底牌的“战书”。当美国开始用盟友的经济利益、中国的安全底线作为博弈筹码时,恰恰说明其手中的牌已所剩无几。而中国要做的,不是跳入陷阱,而是继续稳扎稳打。你打你的核讹诈,我造我的东风快递。毕竟,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而公平只在实力对等之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