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
这个在战火中庇佑了文明和学术的小镇
——中国李庄
深沉隽永的家国情怀
打动了不少网友
![]()
![]()
社交平台上
参与节目录制的工作人员和群众演员
纷纷晒出了他们的工作日记
今天
我们选取了部分内容
一起感受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

![]()
粗布校服 做旧课本
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
![]()
"我的戏份很简单
和牛骏峰的饰演“吴孟超”
有一句对话"
日记全文内容如下(下滑查看)
拍戏那天,我们换上了粗布校服,粗糙的料子蹭得皮肤有些不舒服。
站在教室里,做旧的木头桌椅格外有年代感,道具老师甚至连课本上的“污渍”都细致还原,一下子就把氛围拉满了。
我的戏份很简单,和牛骏峰饰演的“吴孟超”有一句对话,说完后继续低头写字。尽管交流不多,但看着他和其他主演投入地演绎当年学生们讨论“弃工从医”“读书报国”的场景,我深深地被触动了。
片场的白墙黑瓦泛着旧时光的质感,我思绪万千,那时的学生们哪有心思去琢磨喝什么饮料,他们或许连明天能不能继续上课都无法确定。我们这代人能安心读书、自由选择人生道路,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努力学习,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大概就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回应。
收工时,服装老师催着还戏服,我却莫名有些舍不得脱下。特意穿着这身校服在校门口拍了张自拍,夕阳把老房子的瓦片照得发亮。今天不止当了一次演员,更像是经历了一场短暂的时光旅行,我也终于明白爷爷总挂在嘴边的“读书报国”,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
![]()
"片场里
同学们挤在漏风的教室中"
日记全文内容如下(下滑查看)
今日扮作民国学子当群演,校服一上身,仿佛坠入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片场里,“同学们”挤在漏风的教室中,就着昏黄灯光读课本,没有安稳的书桌,却仍把求知当作抵抗乱世的武器。
反观现在,我们有暖气、有电子设备,却总为一点学业压力抱怨。这次经历像一记警钟,让我更加懂得了如今的盛世是先辈用隐忍和坚持换来的。作为青年,我们应该传承这份坚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守住求知的初心,用自己的努力为当下的时代添一份力。
![]()
![]()
精神传承
从历史烽火到当代星河
![]()
![]()
"我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
像林徽因说的那样
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人可以远离战争。"
日记全文内容如下(下滑查看)
民国时期的麻花辫紧贴头皮,让我总觉得有些土气,也淡忘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可当我穿上蓝色学生服,坐在简陋的教室中,目光落在桌上的书本时,这一刻,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我不再是如今坐在亮堂教室里的学生,而是化作了当年为国家存续与发展奋力拼搏的学子。
教室外,主演铿锵有力地背着台词,让我深深共情于当年学生们的救国热情,就像林徽因说的那样,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人可以远离战争。指尖摩挲着书页,李庄的深意从书中一句句电报词汇里渐渐浮现——“同大迁川 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这是宜宾人骨子里的赤诚。片场灯罩投射下的那缕“朝阳”,亦是我们对先辈用努力换来的希望最真挚的回应。
拍摄结束后,我穿着布鞋漫步在如今的李庄古街,心中满是对当下盛世繁华的骄傲。小小的李庄曾涵养中华文脉,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在各个领域为中国挺起脊梁。如今,我们享受着浪漫圆满的生活,亦会牢记来时的路,循着先辈的精神砥砺前行。
![]()
![]()
"某个瞬间
我仿佛看见八岁的自己
背着书包跑过梁思成曾任教过的院墙"
日记全文内容如下(下滑查看)
剧本总会杀青,青春却从不落幕。十五天,像一场穿越时光的慢行。我跟着央视的镜头,从1940年的烽火走到1946年的晨光,重走了李庄的街巷,也重走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的跌跌撞撞。那些曾被课本轻描淡写带过的年月——同济大学内迁的讲堂、中央博物院静默的库房、史语所灯下不眠的案头,如今在镜头前一一苏醒。
原来,大师们走过的石板路,也正是一条通向我小学门口的小径;他们驻足沉思的院落,曾是我放学后追逐纸飞机的操场。顽童踏着大师的足迹,懵懂中慢慢长大。岁月像一位温柔的剪辑师,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历史与童年、家国与个人,一帧一帧叠印在一起,掷地有声,有力铿锵。某个瞬间,我仿佛看见八岁的自己,背着书包跑过梁思成曾任教过的院墙;听见十六岁的我背诵课文的声音,与当年学者们朗读典籍的语调,在风中轻轻重合。
原来,我们一直头顶星光赶路。那星光,是战火中不灭的书声,是荒年里坚守的信仰,也是母亲在校门口等我时,手里那盏昏黄却坚定的灯。
今晚,七夕的星河垂落李庄的屋檐,摄像机停了,但记忆的镜头仍在缓缓推进。杀青不是结束,而是一次温柔的回望。当那句“杀青啦”在月亮天上空回荡,我忽然明白:故乡从不曾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我的呼吸里、脚步中,和每一次抬头望见的夜空里。
青春的扉页,从未合上。它正被风吹开,沙沙作响,像一封写给未来的信——“亲爱的你,我也曾在这里,仰望过同一片星空。你走过的路,也曾有人,为他点过灯。”
![]()
节目录制结束了
无论是大学生群众演员
还是参与整个节目录制的工作人员
这段难忘的经历
都将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从历史烽火到当代星河
宜宾儿女赤诚热烈的胸襟
铸就了
“慕义求真、融酝和美、汇江向海、逐立上游”
的宜宾城市精神
也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时代浪潮中愈发熠熠生辉
来源 丨宜宾新闻网
【正文完 】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主题关注【宜宾零距离】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发送【最新】即可查看最新资讯
编辑: 范宾丨责编:小站长 丨编审: 殷靖翔
监制:易强
关注零距离视频号
↓热门视频不容错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