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半期,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逐渐波及西欧各国以及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军事实力也逐渐强大起来,西欧各国为了原始资本积累,为了国外的市场,为了国外的原材料,开始争先恐后地开拓海外殖民地。
![]()
工业革命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拆开来理解,要工业革命,就需要原始资金,没有原始资金怎么办?——海外掠夺;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原材料不足以及国内市场有限怎么办?——原材料海外掠夺以及开拓国外市场!如果海外的国家处在封建制度的农业社会怎么办?——用武力打开国门!
这样的话,海外殖民地越多,就意味着得到的廉价原材料越多;廉价原材料越多,意味着利润越高;利润越高,就意味着可以继续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商品越来越多,就需要更多的殖民地。原始资金越多,生产力越高,军事实力就越强。这对当时的欧美列强来说,这是多么一个美好的良性循环!
这个良性循环让当时的欧美列强几乎侵略了除了南极洲和北极洲之外的地球上所有国家。地大物博的大清王朝自然是欧美列强侵略的对象,小小的日本,欧美列强也没有放过。苍蝇肉也是肉,不吃白不吃。
1846年,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还是墨西哥的版图的时候,美国就派东印度舰队司令官比特鲁前来日本要求贸易,遭到幕府拒绝。1853年美国黑船舰队再来,佩里司令官要求日本开国。日本幕府拿不定主意,再次拖延。1854年美国佩里再来,日本幕府被逼无奈,于同年和美国签署《日美和亲条约》,1858年,日美又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也就是在同一时期,日本又被逼着和荷兰、俄国、法国、英国签署类似的不平等条约。
![]()
美军登陆日本图
日本由美国的“黑船来航”事件开始,日本结束了长达 200 年的“闭关锁国”政策。“黑船来航”被认为是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开始瓦解崩塌的一个重要事件,导致幕府的垮台象征日本进入一个新的社会时期。
1868年1月成立明治新政府,日本开始明治维新。而同一时期是中国的同治时期,慈禧西太后登上历史舞台。
明治维新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本结束了各地封建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具有中央权威集权的国家。
“明治维新成立后的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由于过重的财政负担曾经引起财政危机。”——摘自百科。
我认为上面这个百科这个描述非常好,我在此基础上做出如下延伸分析。
19世纪40时代,日本和清朝同样遭到欧美列强侵略,但是明治维新政府成立后,1871年日本就开始出访欧美学习资本主义了国家制度了;而清王朝大概1905年才去,几乎晚了三十多年!这能说明什么呢?——清王朝的腐败和迟钝!
顺便我再解释下,为什么日本会这么快就学习西方呢?——那是因为日本有“阅读空气”的“优良”传统。什么意思呢?就是日本人为了安身立命,总是学习最强者,谁强就学谁。唐朝最强的时候,就学习唐朝;欧美强了就马上抛弃中国那一套立马学习欧美列强。并且日本学习还是彻底的学,是照搬的学,是全面的学,不是简单地移花接木。1885年,日本的福沢諭吉甚至提出,清朝和朝鲜乃未开化之地,著作中写道:"依吾之见,以西方文明猛击东方之势,此两国(清国与朝鲜)诚不能存活矣……此如一城以愚昧、法斁、暴横与无情而恶名昭彰,一义者居于此,其德鲜有人知,此为乡人丑行之所蔽也。" 他还呼吁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这就是著名的“脱亚入欧”理论!需要我们永远记住的是,在日本完成"脱亚入欧"的历史进程后,福泽曾经用支那歧视中国。因此,他也成为歧视中国的第一人。
![]()
福沢諭吉
![]()
日本脱亚入欧进入列强俱乐部的漫画。
这和清王朝的所谓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等观点相差甚远。当时的清王朝,对西方依然是抱着怀疑,以及过度自信自己的文化仍然是世界第一,不睁眼看世界,被打的满地找牙了,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崇洋媚外”等贬义词。从态度上来看,日本就已经完胜清王朝了。
上述百科漏掉了一条,那就是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振兴教育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提高日本不输于欧美列强的国力!
由于日本又是中央集权国家,天皇带头支持,下面全力配合,这样的话日本能真正强大起来也不足为怪。到了1890年代,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日本诸如纺织类的轻工业已经相当发达了。当时日本高端设备主要采用英国和美国的纺织机,1890年丰田佐吉发明的"丰田式木制人力织机”成为了日本中端纺织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本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时候,就意味着需要原材料和市场了。这个时候日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学习欧美列强,抢占殖民地!日本“阅读空气”的“优良”传统,要求日本一方面要学习最强者,一方面要与弱者划清界限,有必要的话就欺负一下!——这像不像我国历史上攀炎附势的小人?!
也就是说日本学习欧美列强,不仅仅是学习其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还学习欧美列强侵略欺负人那一套。日本学习欧美列强是认真的。那么侵略谁呢?——朝鲜!
日本有侵略朝鲜的历史。远的不说,仅明朝时期丰臣秀吉就侵略过一次。并且在丰臣秀吉时期,日本就已经开始叫嚣:“把琉球、吕宋、台湾、朝鲜都变成日本属国,然后利用朝鲜做跳板,侵略富庶的中国大陆。可是当时的朝鲜并不鸟日本。朝鲜王朝和明朝建立朝贡关系后,从中国角度来看,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从朝鲜来看,服侍(明朝)大国被称为“事大”。朝鲜王朝接着以程朱理学为国家政治思想,积极引入明朝的官僚体系。就这样,朝鲜以“小中华”自居,也就是说把中国当作老大,自视老二,把日本等周边国家视为蛮夷。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估计也有这个不服气吧!
![]()
丰臣秀吉
明朝灭亡清朝崛起,朝鲜虽然看不起清王朝,但是毕竟实力不对等,朝鲜对清朝也“事大”。朝鲜作为清朝的属国,独自有“交邻”的关系,内政和外交都是独立的。在维持和清朝的“事大”的关系基础上,同时朝鲜还和日本交邻。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大增,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就不怕朝鲜,现在更不怕朝鲜。对明治政府来说侵略朝鲜可谓是小菜一碟。可是,朝鲜背后有清朝怎么办?对清朝日本没有必胜的把手,明治天皇态度暧昧,声称:如果战争那是你们挑起的战争,与朕无关。(原话是:今度の戦争は大臣の戦争であり、朕の戦争ではない。)这就说明,明治天皇不敢拿自己的帝位做赌注和清朝战争,万一输了呢?丰臣秀吉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啊。
明治天皇的担心不无道理。日本明治维新的同时,清朝也没闲着。随着资本主义那套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清朝的北洋舰队在数年间强大起来了。1887年,北洋舰队的“致远”、“靖远”、“超勇”、“扬威”四个舰队已经服役,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北洋舰队的排水量为3万吨以上。虽然日本舰队和北洋舰队贵估摸差不多,但是日本多半为旧式舰艇和木造舰,乱战斗力,还是北洋舰队占优势。但是为了国家发展,朝鲜不能侵略,有必要的话中国也要侵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光怕是没用的,躲也没用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日本为了取得战斗优势,明治天皇节衣缩食为海军省钱,同时还要求日本贵族议员拿出年俸的四分之一来制造军舰。虽然钱还是不够,虽然时间上还不充分,但是让日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和清朝作战做好了准备。并且作战前,明治天皇和海军总部到了广岛的大本营,一是慰问士兵,二是及时可以了解战况。这虽然不是御驾亲征,但也极大鼓舞了日本海军的作战士气。
当时的清朝呢?慈禧太后调拨海军军费来修缮北京颐和园。同时,与李鸿章有私怨的光绪帝师的保守派翁同龢处处刁难北洋水师。1890年,他户部上奏,以海军规模已具和国家度支艰难为由,请求暂停海军向国外购买军火,致使北洋海军的发展就此停滞,落于世界之后。看到了吧?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不支持,当朝权贵排挤,你说北洋舰队实力再强大,也受制约吧。尽管如此,清朝依然没有把日本当作对手,也没有想到日本会和中国开战吧?这就是说日本已经做了和中国作战的准备,而当时的清王朝还没把日本当回事。仅从这点来说,清王朝败给日本就不冤。
![]()
李鸿章和翁同龢
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日本敢对朝鲜开战,这个好理解,日本有侵略朝鲜的传统,自然不怕朝鲜,但是对中国开战就不同了,中国是传统大国,日本明明不是对手,明治天皇也没有自信,为什么就在1894年那个时间点开战了呢?
这事得从朝鲜说起。朝鲜一方面对清朝“事大”,一方面也开始怀疑清朝的实力了。明治维新后,日本频繁接触朝鲜,试图培养自己的势力,以朝鲜独立的形式推翻朝鲜是清朝藩属国的地位。几次都快成功了,却都被镇压了下去。就在朝鲜,日本看清了清朝的实力,加上诸多间谍带来的情报,日本综合分析的结果就是:清朝不过如此,不堪一击!日本在朝鲜取得了对清朝的胜利后,乘胜追击清军,在中国黄海爆发了中日海战,这就是著名的“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日本的纪念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在中国甲午战争中,只熟悉中国文化不知己知彼不知深浅的前提下却坚决主战。次年,清军战败。
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失败基本上意味着清王朝失败。日本和清朝实力几乎相当,可是清王朝为什么会失败?清王朝腐败自然是第一原因。我想说的其他的的具体的原因。
一:首先1894年8月16日(公历9月15日),驻朝陆军在平壤与日军激战数昼夜后溃败,总兵左宝贵战死,统帅叶志超等逃回国内。
二:1894年8月18日(公历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主力在黄海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丁汝昌执行李鸿章“保船制敌“的方针,但北洋海军在弹药不足,在此情况下与日本舰队进行了一场长达5个小时的海上会战,结果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也加重了损失的程度。
三:北洋舰队指挥系统混乱,而日本联合舰队组织有力。
四:北洋舰队经费不足,北洋舰队从德国刚买过来的舰队的实力没有发挥出来。
五:日本看透了清朝政治,知道李鸿章有政敌,李鸿章以及他领导下的北洋舰队不愿意决战,只是想保存实力。
六:1872年日本实施征兵制,大量优秀军人入伍;1888年,日本军队由“镇台制”改为“师团制”。1893年,也就是甲午战争前一年,日本海军成为独立的一个军种。军事制度和军事组织等改革确保了士气和战时的协调管理。这是日本取胜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清朝惨败后,中日在日本马关(如今叫下关)签订《马关条约》。
![]()
谈判图片
![]()
日文版 谈判条款的文书
刚开始日本提出的主要条件如下:
1:确认朝鲜独立;
2: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库平银三亿两;
3: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4:中国向日本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
5: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
6:日本驻军地点及所需军费。
对这一条件,李鸿章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大为震惊,别说清政府很难接受,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也觉得要求有点过分了,但是由于日本战胜了但是的中国,日本国民非常热狂,加上日本军部一定要这个要求,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也只好按这个要求向清政府要。陆海军的强硬,国民的热狂,左右了日本的外交家,这也是日后日本继续对外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终,清政府赔偿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要知道英法等国每次打仗,最多也就是几千万两白银,日本一张口就是两亿两!你说日本该有多狠!两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日本四年的财政预算。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仅仅是轻工业取得一定规模,日本得到清政府的赔偿后,其中80%的赔偿款都用在了军事上,另外,日本大力发展重工业;而清朝,战败后为了赔款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借款。。。。。。中国彻底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可以说日本是踩着中国强大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特别恨日本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马条约签署后,这么残酷的条件清朝都能接受,西方列强都十分吃惊。例如英国打败了清朝,也只是要了1100多平方公里的香港,可是仅仅台湾就有36000多平方公里,这还不包括辽东半岛!日本人太狠了!这对其他觊觎中国领土的国家诸如俄罗斯和法国,就无法接受日本的要求。坚决要求日本从嘴里吐出这些领土。俄罗斯联合德国和法国对日本施压,日本没有取胜的胜算,只好“忍气吞声”。这个“忍气吞声”,当时的日本人称之为:卧薪尝胆!
无耻就无耻吧,日本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面对强敌,日本发誓要报复,所以才把清政府赔偿的两亿两白银其中80%都用在了军事上。日本军事实力日益强大,民粹主义的热狂,给日本继续对外作战埋下了伏笔。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上述内容筛选很多史料才编辑写作而成,字字斟酌,图片选摘也非常用心良苦。希望大家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