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恒大背着2.44万亿元的巨债从港交所退市,曾经的地产巨无霸终于成为历史。
而另一家同样负巨债的房企,却真是好命!仅用了26亿的投资就撬动了1470亿的巨债,实现了重组。
这一番神操作,被称为房地产破产重组的教科书,这家企业就是金科集团。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仅仅2个月前,金科还深陷债务泥潭,濒临破产边缘。
![]()
但金科真的“复活”了吗?1470亿的巨债真能凭空蒸发?这场看似奇迹的重整,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资本动作与利益博弈?
答案,远比你想象得更刺激。
金科的创始人黄红云,1964年出生在重庆涪陵的一个偏远山村里。
谁也想不到,这位普通的男婴,日后会成为叱咤中国地产界的企业家。
8岁那年,当同龄人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黄红云已经跟随哥哥进砖窑厂打工,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中学辍学后,在亲戚的介绍下,黄红云来到重庆一家建筑公司,成为一名泥水工,主要负责搅拌水泥砂浆、搬砖等体力活,每天的工资只有5毛钱。
而工地上砌砖的工人师傅,因为掌握技术,收入比黄红云高出一大截,这种差距刺痛了黄红云,也点燃了他不甘心的火焰。
于是,当工友们下班后相约喝酒打牌时,黄红云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
![]()
他要么独自留在寝室埋头苦读,要么继续在工地反复琢磨建筑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这个倔强的年轻人甚至自掏腰包请老师傅吃饭,只为多学一点真本事。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年的坚持终见成效,黄红云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建筑技术,更通过自学考取了建设工程师资格证。
在80年代那个人才紧缺的时期,这本证书为他打开了职业发展的新天地。
很快,他就被提拔为工程处处长,负责项目管理,工资也实现了数倍增长。
1988年,靠着省吃俭用积攒的8000元,黄红云带着小团队开始承接小工程。
![]()
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
黄红云的小团队成立不久,便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建筑公司。他带领团队凭借过硬的技术,成功完成了危房改造项目。
这个项目不仅为他赢得了第一桶金,更让他在建筑行业中站稳了脚跟,迈出了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没多久,黄红云升为涪陵地区乡镇企业局下属建设公司的经理。
在这家不起眼的建设公司里,黄红云偷偷练就管理神技,狂刷行业人脉副本,点亮建筑行业技能树,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1998年的夏天,34岁的黄红云踩下了人生最猛的油门。
这位狠人直接甩掉总经理的“铁饭碗”,带着三个死党钻进一辆哐当作响的桑塔纳,一头扎进重庆江北区的老巷子。
就在那间飘着火锅味的民房里,金科地产诞生。这场从破桑塔纳开始的创业之旅,后来竟开成了中国地产界的顶流。
1999年的重庆五黄路,一片荒凉。
地产商们纷纷摇头避让,黄红云却在这里掷下3000万豪赌。这场看似疯狂的赌局,竟成为中国地产史上最传奇的逆袭故事。
黄红云在五黄路建起了金科花园,楼盘一问世,不仅以革命性的户型设计震撼重庆楼市,创下开盘即登顶销售榜首的奇迹。
随着黄花园大桥通车,这块“荒地”摇身变成黄金地段,项目销售额轻松突破亿元大关。
![]()
尝到甜头的金科开始展现惊人的爆发力。
2003年推出的天籁城,首创重庆花园洋房概念,中式建筑标杆金科中华坊引发全国轰动。
当时重庆人流行一句话:“看夜景到南山,看美女到解放碑,看花园洋房到金科。”
黄红云也因此被冠以“花园洋房之父”的美誉。
2005年,金科股份凭借创新设计的“空中院馆”产品理念,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开创了住宅产品形态的新篇章。
此时的黄红云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地产开发,他把手伸向了服务行业。
2006年,金科豪掷4亿打造金科大酒店,正式吹响多元化进军的号角。
从山城重庆一路狂飙至全国,业务版图从地产开发强势拓展至高端服务赛道,成都、西安、长沙、武汉……金科的名字如星火燎原,迅速点亮各大城市天际线。
黄红云也因此稳坐“西南地产王”宝座,江湖地位无人撼动!
![]()
2011年,金科强势借壳登陆A股,一记“神操作”引爆资本市场,全年销售额闪电突破百亿大关,正式跻身中国房地产一线阵营。
2014年,金科掌门人黄红云一鸣惊人,突然喊出“进军新能源”。
一句口号,股价应声起飞,从2元飙至9元,涨幅超300%。
但所谓的新能源布局,迟迟不见落地,反倒是黄氏家族频频出手,2015到2016年,短短两年,累计套现60亿元!
没多久,这场资本盛宴也随着“私募一哥”徐翔案发戛然而止,黄红云因涉案被立案调查,新能源童话彻底破灭。
这场失败的转型,为后续资本运作埋下了关键伏笔。
2016年的金科土地储备表上,1997万平方米的数字灼伤了所有房企的眼睛。
融创孙宏斌带着40亿元现金杀入金科,16.96%的持股比例瞬间逼近黄红云的铁王座,拉开了一场长达四年的资本宫斗大戏。
黄红云也不含糊,眼看江山不稳,火速修改公司章程,甚至拉上前妻、女儿紧急结盟,硬是在悬崖边保住了自己的CEO宝座。
可这一通操作下来,金科早已元气大伤,内忧外患不断。
![]()
年报显示,公司负债率突破83%,短期借款激增300%,为日后的暴雷埋下祸根。
2020年,国家调整宏观政策,房地产行业遭遇严峻挑战,金科经营压力持续加大,陷入连续亏损的困境,企业危机全面显现。
到2025年初,涉及债务1470亿元,债权人超过8400家。
而面对债务,黄红云似乎早已料到结局,并想好了退路。
早在2021年,金科集团内部就已经在打重整草稿了。
2024年初,这家曾跻身全国房企144位的企业因深陷债务危机,无力偿还,向重庆市人民法院提交破产重整申请。
2025年5月101日,法院一锤定音,批准启动金科重整程序。
经评审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由上海品器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天娇鸿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作为金科破产重整的战略投资人。
![]()
在整个重组过程中,投资人押注26亿,赌的是金科品牌残余价值;
债权人被迫接受1-2成的“骨折式清偿”,求的是避免血本无归;
中小股东看着0.6元的增发价,只能默默吞咽1.6元市价的苦果。
近千亿的债务就此凭空蒸发,普通债权人和股民打落牙齿和血吞,而金科的掌门人黄红云仍持7.12亿股,以6.72%的股权稳坐第一大股东宝座。
2025年7月8日,金科重磅官宣,王者归来第一站锁定乌衣老街。这一次,金科带着文化+商业+旅游的全新玩法,开启全新征程。
![]()
重庆人常说:“么得过不去的坎,只有转不过的弯。”
金科这艘巨轮,终于转过了破产的弯,可是在这个剧变的时代,没有企业能永远高枕无忧。
金科能否重组成功,黄红云能否再继续坐稳金科掌舵人的位置,还尚未可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金科已经伤痕累累,未来的金科依然要面对满地荆棘。
金科的下一个坎或许早已埋下伏笔,面对下一个坎,它又将抛出怎样的转弯策略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