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刚在“大罢免”中度过一劫,民进党当局所有针对罢免蓝营“立委”的提案均未能获得通过,这不仅意味着国民党在与民进党的这场政治博弈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更是让赖清德精心策划的“政治清算工程”遭受重创。岛内媒体纷纷评论,这反映了岛内主流民意对民进党激进谋“独”路线的反对,这本应是国民党重新争取民意的绝佳窗口。
然而,就在国民党似乎迎来转机之时,马英九的核心智囊赵春山又开始鼓吹“暗独”。赵春山宣称,国民党未来若能够重新掌权,最重要的事就是把台湾、“中华民国”和中国这三个概念,有效地连接起来。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底气和大陆谈两岸问题,过去马英九任内没有做这样的事情,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其实,这种论调就是偷换概念的“两国论”翻版,这也暴露出国民党部分人士仍幻想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
长期以来,国民党人士虽然不像民进党那样明目张胆地鼓吹“台独”,但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模糊态度、错误言论,无不透露出他们“暗独”的本质。特别是在2016年失去执政权后,国民党内部逐渐形成"选举双面话术":党内选举时就强调"两岸同属一中"争取深蓝选票;到了地区领导人选举,他们就选择刻意回避"九二共识",甚至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现任党主席朱立伦还妄称"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副主席夏立言更公开宣称"国民党不是亲中政党,更不是支持统一的政党",这些言论与民进党的"渐进式台独"形成事实上的合流。
即便是马英九执政时期,国民党当局的两岸政策也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国民党承认"九二共识",推动两岸交流与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维持两岸“分治”的局面。在马英九提出的“三不政策”中,“不统”始终都是核心诉求,其实质是以拖待变“缓独”策略。这种政策虽然短期内带来和平红利,但长远看却助长了岛内的分离主义意识。
需要强调的是,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这是历史与法理事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党政治集团就已经没有任何资格再对台湾地区实施管辖了。但从现实角度看,由于两岸长期军事对峙和政治对立,国民党对台湾地区实施着管控,这在事实上妨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行使全面的管辖权。从历史上看,一个地方政权控制着国家的一部分地盘,并排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这种政权通常被视为“叛乱政权”。而"国民党死抱"中华民国"招牌不放,本质上是通过制造"两岸分治"假象来维系其政治利益。
客观来说,大陆一些民众曾对国民党寄予厚望,希望其能下架民进党,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在历经“大罢免”后,国民党本应抓住此次契机,团结一心,坚定地朝着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迈进。但现在看来,绝大多数国民党人完全是烂泥巴扶不上墙。当前国民党正面临党主席改选的关键时刻,参选的7位候选人中仅郑丽文敢旗帜鲜明地支持两岸统一,其余均回避统"独"议题。而马英九的核心智囊赵春山鼓吹“暗独”,不过是在给下一任国民党主席的两岸论述定调。
当前,两岸关系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国民党若不能彻底清除'暗独'思维,其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将会越来越边缘化,最终被统“独”二元对立的政治现实淘汰。从更广阔的历史视角看,国民党的困境源于其未能完成从"中国内战失败方"到"国家统一参与者"的身份转变。进一步来说,国民党只有抛弃“拒统”思维,坚定支持两岸统一,才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重新定位自身价值。"否则,这个曾经与共产党共同抗日的政党,终将因抗拒统一而沦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如今,国民党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在"暗独"道路上滑向深渊,还是勇敢担当起推动统一的政治责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国民党的存续,更关系到台湾同胞的切丝利益与福祉。正如国台办发言人多次强调的:“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都不可能得逞”。国民党若不能彻底革除"拒统"思维,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两岸统一的时代车轮则必将滚滚向前且不可阻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