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发现第一辆汽车时和其他指挥员一样激动,鬼子终于上钩了!几位参谋悄悄挤过来,准备随时听候指令。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林彪很快就冷静下来,仔细观察日军的兵力和武器,估计敌人的抵抗能力。汽车一辆接一辆缓缓钻进他布下的罗网,那一刻他镇静得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沉着地数着一尾一尾落网的鱼儿。
100多辆。
这个数目正合他的意,多了怕吞不下,少了不过瘾。可是更令他吃惊一幕出现了,汽车后面跟着一大串骡马大车,连绵四五里,足有200辆。他有些遗憾昨天把第344旅一个团落下了。
汽车很快就要穿过狭谷了,可是后面的大车队却只进来一半,正在他放下望远镜准备开火之时,聂荣臻用肘部碰了他一下。林彪举起望远镜一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发觉的微笑,日军前面的汽车停了下来,看起来是在等待后续部队跟上。真是天助我也!林彪放下望远镜,用手招来号兵和发信号的参谋。
此时,电台突然嘀嘀嘀嘀响了起来,林彪将举在空中的手放下,急步向电台走去。他是个非常谨慎的人,打起仗来如同一个老猎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在红军大学的讲坛上常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例教育学生。按理阎锡山的晋军早该向日军发起攻击了,为何没有动静?他立即命令一个参谋:“你立即跑步到友军阵地,催促他们按昨晚计划行动。告诉他们我们包围了日军一个旅团,让他们一面拖住岭上之敌,一面分兵支援我们。”
“是!”
参谋拔腿奔下山坡,刚好通讯兵译好电文,原来是杨成武报告独立团已经在腰站附近与日军两个联队交火了。林彪看完电文下令致电独立团不惜一切代价堵住敌人,伏击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堵不堵得住敌人的增援部队。他又交代了多派瞭望哨监视东跑池方向的日军,阎军是靠不住的。
386团李参谋气喘吁吁地跑来:“师长,敌人全部进沟了,团长让我来报告。”
“立即开火!”林彪果断地下达命令。
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机枪、手榴弹、迫击炮一齐开火。日军在毫无防范中遭到突然打击,顿时惊恐万状,最前面的汽车来不及发动逃跑就中弹起火,后面的车辆互相撞击,乱成一片。士兵们纷纷跳下汽车,钻进汽车底下躲避密如骤雨的子弹。
掐头断尾 分割中间
已经无法说清楚是哪支队伍先开的枪,随着红绿两色信号弹升上天空,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便响彻了整个山谷。方才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行进的日军,突然遭到了居高临下猛烈袭击,阵形大乱,山沟里车撞车,人挤人,马嘶人窜,火光闪闪,烟雾弥漫。站在指挥所的林彪和聂荣臻看得清清楚楚,他们一经商量,决定把敌人切成几段,分段吃掉它,随即下达了全线出击的命令。
林彪放下望远镜:“命令杨得志、李天佑跑步过来!”
685团的阵地近,杨得志首先赶到。林彪说:“敌人还没有清醒过来,赶快冲锋抢占公路对面的制高点!”
“是!”杨得志一把揪下军帽,跑步离去。
685团的阵地在最西面,师部给他们的任务是,等第686、687两个团将敌人放进伏击圈,由他们迎头痛击。而且他们还要准备两面作战,防止平型关方面敌人回援。
有人对杨得志说:“团长,我们这不是打蛇头吗?”
杨得志点点头:“对,打蛇要打头,这是句俗话。但是,看这次师首长的布置,除了我们要打蛇头,兄弟团队斩蛇腰、蛇尾的任务同样重要。打蛇,就要将蛇头砸烂。”
这时,这个年轻的指挥员担心能不能打上这场盼望已久的伏击战。终于,日军的先头部队进入了杨得志的视野,敌人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跳在加剧,赶紧把电话耳机用力按在耳朵上,随时听候上级的命令。在他的身边,几个营指挥员紧张地望着他。战士们都虎视眈眈地趴伏在阵地上,机枪射手们早已压满了子弹,步兵手中紧握的枪,雪亮的刺刀寒光闪闪。
这时,电话耳机里传来一股急促的电流声,随即传来了命令:“师长命令你们冲锋!”杨得志眼睛一亮,向离他最近的机枪射手高喊:“打!”
话音未落,机枪子弹便像阵阵疾风向山下扫去,颗颗迫击炮弹在沟底炸响。转眼之间,前面的几辆汽车中弹起火,趴在沟底一动不动,把公路堵了个严严实实。
紧接着,隐蔽在山头后面的战士们呐喊着向山下冲锋。5连连长曾贤生高喊:“我们要用刺刀消灭敌人,就是牺牲,也要堵住敌人!”5连在曾贤生的带领下率先接近公路,他们投出的第一批手榴弹就炸坏了好几辆汽车,有些来不及下车的敌人在急促的爆炸声中血肉横飞。借着手榴弹爆炸产生的浓烟作掩护,5连迅速冲上公路,和敌人展开肉搏战。身穿草黄色军衣的敌人和穿灰色军装的八路军战士在公路上捉对拼杀,刺刀与刺刀相碰的声音,刺刀戳进肉里的“噗噗”声,偶尔响起的零星枪声,死者沉重的倒地声,受伤者发出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搅成一团。
刺鼻的血腥味儿在山谷间弥漫。此时也许是它有史以来最为喧嚣的时刻,这条带有明显远古遗迹的峪谷在正义者的怒吼中震撼。
残酷的白刃战是八路军平型关大战的一个主要景观。第5师团不愧为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强敌,往日红军在内战时期令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的白刃格斗,此时用来对付日本人,占不上多少便宜。因此,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5连连长曾贤生身中数刀后壮烈牺牲。遍地都是敌我双方战士的尸体。鲜血和泥浆混合在一起缓缓流淌。
685团在付出了重大代价后,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堵住了敌人。
如果说685团处于打“蛇头”的位置,那么,687团自然是打“蛇尾”了。由于山洪阻隔,688团没有能拉上来,687团又被布置在战场东头打助攻和阻援,因此作为旅长的徐海东心里不免感到遗憾。
徐海东绰号“徐老虎”,毛泽东称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1935年,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策马陕甘,为红军主力北上充当了先锋,然后又与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对接,在陕北高原为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开辟了一个理想的落脚点。这位窑工出身的将军一向以争排头、打硬仗著称。内战时期,徐海东多次让西北军、东北军的国民党将领尝过失败的滋味,一提起“徐老虎”,他们既感到胆战心惊,又佩服不已。因此他的脑袋很值钱——国民党飞机多次从陕北高原上空撒下悬赏传单:“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者来投我军,当赏十万大洋!”
来平型关时,徐海东带着一身的伤病,他曾九次负伤,七尺身躯有17处伤痕,左脚为二等残废。虽然他行动不如从前,身体虚弱,爬山时需要人搀扶,但他仍让参谋长徐曼远坐镇指挥,自己带几位参谋紧跟687团在前面指挥战斗。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行军途中,带作战科长张池明、作战参谋张竭诚下到营里了解情况,对各营干部说:“无论如何要抢时间,多带上一名战士,早上一分钟,就增加一份胜利的把握。”
部队进入阵地后,徐海东又带几个人来到师指挥部。林彪对他说,豆腐要当铁打,不能大意,不要轻敌,要留好预备队,要通过这次战斗摸摸敌人的特点。然后他把各营的阵地又看了一遍。他要求团里干部都下到营里协助指挥。他听到枪声就坐不住了,哪里打得激烈,就要到哪里去,谁也拦不住。
虽然师里给687团的作战任务是助攻和阻援,实际上他们在这次战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不能暴露目标,敌人最先经过他们的阵地,如果暴露了目标,伏击计划就要泡汤;二是必须扎紧“口袋”袋口,决不能让敌人后撤一步,才能够“关门打狗”。
687团团长张绍东和副团长田守尧将团指挥所设在小寨村的龙王庙里,离公路很近。第二战区派来的一个联络参谋不安地说:“团长,这儿是不是靠前了些,撤出的道路没问题吧?”
张绍东没有理他,田守尧说:“等我们把敌人杀得一个不剩时,从哪儿撤都一样。”战斗开始后,混乱中果然有一股日军冲上龙王庙高地,他们才急忙往后转移,很快龙王庙高地又被战士夺了回来。
战斗顷刻间打响。3营长带通讯班最先冲到沟边,把机关枪架在人身上往沟里扫射,担任后卫的一个小队的日军顿时倒下一大片。接着11连赶到,战士们抱着枪从山坡上往沟底滚,9连和12连也上来了,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战。
站在山头上的张绍东、田守尧看得清清楚楚。二战区那个联络参谋惋惜地说:“对面下来的这个营算完了!”“说错了!30分钟后,我这个营准打到这边来。”田守尧充满信心地说。
果然,半个小时后,3营打到离老爷庙不远的山下。3营长两手卡着腰,在沟底指挥重机枪向敌人扫射。这时,峪沟和谷底里的残敌不断从各个方向朝团指挥所打枪,子弹打进张绍东和田守尧身边的泥土里。他们像根本没有看见,依旧沉着地站在那里指挥战斗。而那个联络参谋已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687团第2营是清一色的陕北子弟,刘志丹的部下。战斗打响后,有一股日军从另一个方向冲击老爷庙高地,师部命令团里抽调一个连到师指挥所领受任务,团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2营6连。6连跑步赶到师指挥所,看到他的副团长已经负伤被抬了下来。聂荣臻副师长交代6连迅速进入阵地,从侧面攻击向老爷庙高地进攻的敌人。6连接受任务后快速散开,向山下运动。
向老爷庙进攻的那股敌人有50多个,看到6连冲来便放弃向老爷庙的进攻,转身和6连对峙起来。打了一阵,6连副连长从阵地上抬头瞭望一下,然后站起来高喊:冲啊!”话音未落,被日军一枪击中牺牲。战斗结束时,90多人的6连只剩下30人。第二天打扫战场时,19岁的战士杨士梅,在他战斗过的阵地上,倒下了50多具日军尸体。在我军阵亡的将士中,有一个他很要好的陕北老乡,他含泪在一条雨水冲出的小沟里,草草掩埋了那位老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