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187篇原创笔记
前言
卡耐基有个观点:
“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沟通。”
职场上,即使不能完全决定成败,细节也一定能决定人际关系,是稳固和谐,还是逐渐瓦解。
很多关系的破裂,也并非源于重大冲突,反而来自那些不起眼的日积月累。
毕竟,人与人之间,规则在明面,规矩在人心。真正的聪明人,会远离这3种疏忽,让沟通变得愈发动听。
01 群里单独艾特某人
有家互联网公司曾做过内部调查,结果预料之中:
83%的员工坦言,最怕群里被领导单独@,尤其是纠错类信息。
要知道,即使身为领导,工作群里单独点名,也像在热闹的宴席上当众拍拍别人肩膀说:“你杯子里有根头发。”
被点到的人,不会觉得是善意提醒,只会觉得被公开处刑。
旁观者们或许会暗自庆幸,久而久之也会无法淡定:谁也不知道,下一次会不会轮到自己?
平心而论,职场上,遮掩一个错误,只会产生更多的错误。
但群内公开点名,即使本意是督促和指正,传递的却是质疑和不信任。
“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才是职场聪明人的做法,当众折辱他人并不能展示权威,把批评关进私聊的门内,才是体面的尊重。
02 直接就打语音电话
前几年,意外遇到久未谋面的初中同学,互留联系方式后,看到他名称后明晃晃的大字:(不接语音电话)。
深有体会。
每次全神贯注工作,或是忙里偷闲小憩,对话框突然闪现“在吗?”,总会让我心头一紧。
还没来得及回复,骤然响起的电话提示声,更能让我头皮发麻。
心理学有个“注意力残留”概念:当专注被打断,人大约需要15分钟才能重回状态。
无论此时此刻在做什么,突然来电的霸道都在于:强迫你立刻清空大脑,为他留出时间与思考。
聪明人的做法则是:先发信息告知需电话沟通,留给对方响应空间,再视情况进行下一步。
职场真没那么多十万火急的事,沟通的效率,也从不取决于单方面的输出,而在于双方的同频。
03 重要事情发长语音
曾在网上看过一条评论:
职场上,发微信语音,默认是领导的“特权”。
但卡耐基对此早有洞见:“浪费别人的时间不是美德,尊重别人的效率才是修养。”
即使是上位者,把沟通成本转嫁给下属,也是极不专业的做法。
重要的事项,永远值得被白纸黑字铭记,而不是被几条60秒语音组成的矩阵攻击。
语音只会迫使对方逐秒聆听,无法检索关键词,更让留痕成为难题。
有互联网企业做过实验:发送5条总时长3分钟的语音,接收者平均需要5分22秒才能筛选重点信息,而阅读同等信息量的文字,仅需54秒。
所以,专业的职场沟通应该是:把便利留给对方,也不把麻烦留给自己。
写在最后
《论语》有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职场沟通的黄金法则,莫过于此。细微之处的克制与体谅,最能暗合人际关系的哲学:
在专业中看到理性,在细节里遇见温度,在规矩内找到自己。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