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
有些人说话让人如沐春风,你一和他们交流就被吸引;而另一些人,明明是想夸你,却让你感觉很别扭;明明是想帮助你,却让你心生抵触?
心理学家发现:
95%的人在表达赞美和批评时,其实都在无意识地踩“语言雷区”,要么赞美空洞,要么批评伤人。
今天,教你如何用精准且让人舒服的语言表达赞美和批评,让你无论是在职场沟通、亲密关系还是日常社交,都能轻松赢得对方好感、有效推动改变。
我们先来看一下常见的赞美:
比如说“你真棒!”这样的夸赞其实很模糊,对方不知道哪里棒。
再比如说“你今天穿得真好看,能帮我个忙吗?”,夸完就提要求,这样显得虚伪。
科学的赞美要掌握FFC原则,也就是:
1 F-Feeling(感受):先表达你的情绪;
2 F-Fact(事实):指出具体细节;
3 C-Compare(对比):适当升华,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独特。
我来举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一下:
普通赞美是:“你这篇报告写得不错。”
运用FFC原则的赞美:
感受(Feeling):“看完你的报告,我特别有启发。”
事实(Fact):“尤其是第三部分的数据分析,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对比(Compare):“比上次版本进步特别大,你的思考真的很深入!”
这样对方不仅会开心,还会记住你的认可,更愿意继续努力。
说完了赞美,我们再来说批评:
批评比赞美更难,因为90%的人一开口就触发对方的防御心理,常见的批评错误有:
人身攻击式:“你怎么这么笨?”
翻旧账式:“你上次也是……”
模糊指责式:“你一点都不负责!”
本来你批评对方,是希望对方能改变自己,变得更好或者更符合你的期待。
但是对方听完上面这些话,只会被你激起愤怒和委屈的情绪,要么是跟你争辩TA不是你说得那样,要么是反过来批评你也做得不怎么样。
如果你批评次数多了,对方可能还会变得无所谓,反正就是不会改。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个能让对方听得进去的批评:ORID沟通法
1 O-Objective(观察):只描述事实,不加评判
2 R-Reflective(反应):表达你的感受或影响
3 I-Interpretive(意义):探讨背后的原因
4 D-Decisional(决定):提出改进建议
我举一个例子:
比如批评别人说:“你这报告写得太差了!”对方即便面上不说,心里可能也会嘀咕“我哪里写得差了!”“就知道会说我写得不行,有本事你来写!”
运用ORID沟通法,你的批评就可以这样说:
O(观察):“这次报告里的数据部分有3处错误。”
R(反应):“客户看到后可能会质疑我们的专业性。”
I(意义):“是不是最近工作量太大,导致时间紧张?”
D(决定):“下次我们可以提前核对数据,或者我可以帮你检查一遍。”
再比如:
你指责伴侣说“你最近怎么老是不回消息?”,这句话暗藏着攻击性,那对方听了之后的反应可能不会是你所期望的。
下次你可以这样说:
“我注意到这周你有三次隔了3小时才回我消息(这是观察),我有点担心你是不是太忙(这是反应)。是工作压力大吗?(这是意义)下次如果忙的话,提前告诉我一下可以吗?(最后这是决定)”
这样对方不仅不会抗拒,反而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更愿意调整行为。
总而言之:
丨我们的赞美要“走心”,用具体化让对方感受到独特价值;
丨批评要“动脑”,用结构化来减少对方的情绪对抗。现在你学会了吗?
近日要览
审 核:李彤华
值班编辑:刘云虹
稿件来源:洛警心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