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我们专注于分享物业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最新动态。如果您对物业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制度、行业法规等话题感兴趣,欢迎您关注我。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和学习,共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期待您的加入!
别急着为物业费下降叫好!这可能是小区老化的开始
最近,不少准备买房或者正在买房的朋友,可能都被同一条消息刷屏:物业费下降了。
不是小打小闹的降,而是动辄百分之几十的大幅下调,有的楼盘甚至几近腰斩!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物业费下降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博弈?
全国多地物业费下调,最高降幅近50%
这一波物业费下降浪潮,最早出现在武汉、重庆、青岛、银川等二三线城市。统计数据显示,不少楼盘的物业服务费降幅巨大,个别甚至高达49%。
典型案例是武汉绿地海珀御观,物业费从原来的7.6元/平方米·月直降至3.84元/平方米·月,价格变动令人震惊。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这股降价风已经从二三线城市蔓延至一线城市。相比2024年年底国家规定的“超过50%业主同意可以更换物业”,2025年8月上海出台的新规更是将门槛降低到“20%的业主就可以决定物企去留”,这一政策变化显著增强了业主的话语权。
物业费如同多米诺骨牌,正在全国范围内接连倒下。作为长期固定支出,物业费的变化对准备购房者和现有业主都有着深远影响。
超三分之一城市物业费下跌,中端项目最明显
根据行业数据,2025年6月,全国重点二十城物业服务价格综合指数为1074.47,同比下跌0.11%,环比下跌0.08%。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物业费处于下降通道。
下降最为明显的城市集中在中部、西南、环渤海区域。武汉、重庆作为去年就开始下降的城市,今年仍在持续下调。南昌同比下跌1.59%,位居二十城市首位。
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相对平稳,但这种平衡能维持多久仍是未知数。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北京均在今年7月和8月,也就是统计数据发布后出台了新的物业管理规定。
本轮降价不仅是地域性的全面展开,而且覆盖了从刚需到改善再到豪宅的所有房型。基础物业服务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下降最严重的是增值服务。
行业调查显示,对物业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中端项目。高端项目业主多为高净值人群,对价格敏感度低,愿意为高端酒店式服务支付溢价。但对于中端项目,部分增值服务正在被削减,如:亲子活动组织、上门清洁、快递代收、社区外商业合作、租房中介等。
中端项目的增值服务最考验物企的管理运营能力,稍有缺失就容易引发业主不满。当前增值服务市场萎缩不仅是业主消费观念趋于保守的结果,也是物企主动降本增效的战略选择。
新规成物业费下调催化剂,业主物企共同推动变革
观察各地物业费下降的轨迹,我们发现一个明显规律:每当各地出台规范物业收费新规后,整个城市就会出现明显的物业费下调趋势。新规成为了物业费下调的信号灯。
从2024年开始,全国32个省、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几乎都出台了规范物业费收取的相关政策和条例。这些规范大多致力于同一个目标: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业主话语权。
具体措施包括:物业成本信息透明化、按服务等级定价、建立健全业委会机制、保障业主监督权等。如果物企不作为或存在物业费虚高的情况,业主有了更多法律武器来维权。
物业费能够实质性下降,首要原因是业主的主动争取。当物业费大面积下降时,业主群里流传着一句玩笑话:“实在是苦高物业费久矣”。
不满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业主就会组织起来争取降低物业费。较为常见且有效的方式是协商降价,如重庆“风花树”小区,20%业主联名向街道提出降低物业费标准,经协商后物业同意接受要求,物业费从1.80元/平/月降为1.30元/平/月,降幅达27%。
协商不成的情况下,业主会选择更换物业,寻找价格更低或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商。如沙坪坝水印三生小区,原物业费3.5元/平米/月,但服务质量完全不匹配。经多次投诉,朗基物业主动撤场,万科物业接管后,物业费降至3.15元。
除了业主方的积极争取,部分物企也会主动下调物业费,主要原因包括:响应政府政策导向、保持市场竞争力、维持业主信任度等。
近期,徐汇滨江的御江廷项目在交房时公开通知业主:将物业服务费从原价13.6元/㎡调整为10.5元/㎡。不仅如此,连停车费也一并免除。这是物业方在平衡成本和市场环境后做出的主动调整。
物企净利润连续三年负增长,行业洗牌加速
降价潮下,物企经营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寻求转型。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物企的净利润持续下滑。500强和百强物业服务企业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呈现负增长。
2024年,500强物企净利润为353.7亿元,同比下降2.8%。上市物企净利润受到资产减值准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全年净利润为125.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3.3%。
头部物企如融创服务近三年来连续亏损。世茂服务2024年营业收入78.96亿元,同比下滑3.7%;净利润4.92亿元,同比锐减24%。
同时,头部物企和房企母公司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交易。在过去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房企能够为关联物企输送项目,物企不愁没有业务;同时物企又以高收益反哺母公司。但这种模式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而被打破。
失去母公司的持续支持,物企的“躺赢”时代已经结束。为了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物企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成本来提升服务质量,这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行业分化不可避免。头部物企市场占有率极高,2024年占比接近一半。实力雄厚的企业能够留住,缺乏竞争力的则被迫出局。
头部企业的管理面积不仅基数大,增长速度也较快,特别是与竞争力较强的大中型物企相比优势明显。2024年头部物企的增速达到了7.2%,仅次于在三四线城市快速扩张的小型物企。
可以预见,未来头部物企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还将继续扩大,呈现出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
优质服务仍具价值,物业费不会无限下降
大企业能够取得优势地位,离不开其积极求变、提升服务品质的战略。无论是基础物业服务还是增值服务,头部物企都投入了大量精力。
上海仁恒河滨花园建于2004年,但至今仍然保持宜居、优质的社区环境。干净整洁的室外休息区,生机勃勃的会所,让人感觉每一分物业费都物有所值。这种效果的维持,依靠的是物业日复一日的认真和用心。
对新楼盘而言,物业竞争的是超配的服务质量和饱满的情绪价值。如成都卡地亚项目,迎宾、前台、接待、管家提供24小时服务。任何时候回家,业主都能享受到温馨细致的氛围。这种超越一般酒店的精致服务让业主感受到“回家即度假”的体验。即使物业费高于平均水平,业主也愿意支付,因为觉得值得。
全国性的物业费下降,表面上反映了业主对低质量服务的不满。但深入了解业主诉求后会发现,降费并非最终目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生活环境才是真正目标。
多个案例中的业主表示,他们对物业费价格本身并不特别敏感,不满主要来自于价格与服务质量的严重不匹配。明智的业主都明白,物业费下降并不完全是好事。
当物业费无法覆盖服务人力成本和公共区域维护支出时,不仅生活环境品质会下降,小区老化速度也会加快,房屋价值随之受损。
或者,当物业费过低导致物企无法维持经营而选择撤离,会造成短期或长期的物业真空,小区日常维护困难,加速社区衰败。
因此,当前的物业费下降潮更应被视为阶段性市场调整,而非长期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遍降价的大背景下,部分优质物企反而能够逆势提价。
这些企业凭借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了利润的小幅增长。其背后的逻辑与房地产市场分化相似:优质物企如同产品力强的房产,如果服务质量确实出色,价格也可以更高。关键是业主认可其价值,愿意为此付费,物企的利润自然得以提升。
相反,那些无力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将在这轮行业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当基础物业服务得到保障后,更加细化的生活需求将重新提上日程,业主可能会重新重视增值服务。到那时,优秀的物企和优质的服务一定会获得市场认可,引领行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物业费下降不是终点,而是行业走向更加规范、透明、优质的新起点。对业主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支付了多少物业费,而是获得了怎样的服务和生活环境。对物企来说,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将是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能力。
(本文案例来源于公开报道,观点仅供参考。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如果你认同本文观点,请点赞、在看、转发!
只有更多人关注,小区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关注我,了解更多的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