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日报报道,武汉又一次上演捕鳄记。8月23日获悉后官湖有鳄鱼出现的信息后,武汉渔政等相关单位立即开展搜索,8月28日捕获5条鳄鱼。
8月23日,有市民反映,武汉高湖(后官湖子湖)有鳄鱼出现。武汉渔政立即组织蔡甸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捕鳄专家,开展搜索行动,湖区管理单位、蔡甸公安分局食药环大队、周边村干部也积极参与搜寻。
经初步判断,捕获的鳄鱼可能是人为放生的杂交鳄,武汉渔政提醒,外来物种及有攻击性的动物不要随意放生,以免对生态环境及公共安全带来危害。
下一步,武汉渔政将协调蔡甸区相关部门持续加强湖区排查,确保除鳄务尽,保护人民群众及生态安全。
初步判断这些鳄鱼系人为放生所致,而这并非武汉首次出现此类事件,去年6月,长江新区江边就曾捕获违规放生的鳄鱼。一次次“捕鳄记”上演,敲响了公共安全与生态保护的警钟。
许多放生者秉持“积德行善”的初衷,却忽视了基本科学常识,杂交鳄鱼作为外来物种,在本地水域缺乏天敌,可能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导致本土物种减少甚至灭绝。同时,这些鳄鱼能否适应本地环境也是未知数,很可能因无法适应而死亡,这种不顾后果的放生,非但不是善举,反而成了变相的杀生。
后官湖作为城市湖泊,周边居民众多,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鳄鱼作为具有强烈攻击性的野生动物,其出现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武汉渔政及时下发安全通知、组织抓捕,体现了对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发现鳄鱼到捕获5条历时5天,期间的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虽然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都对随意放生外来物种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监管盲区,放生行为往往隐蔽性强、随机性大,难以做到事前监管。此次事件中的放生者尚未被发现,也反映出追责机制的不足。
放生鳄鱼事件背后,反映出部分公众生态意识的欠缺,真正的慈悲不是盲目放生,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大科普力度,让公众明白:放生必须经过科学评估,并取得相关部门许可;随意放生外来物种,不仅要承担道德责任,更可能面临法律惩处。
放生本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善举,但缺乏科学指导的盲目放生,只会适得其反。各部门应加强协作,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生态保护观念。唯有如此,才能既保护生态环境,又维护公共安全,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武汉此次的“捕鳄记”应该成为一个警示: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科学理性,任何无视科学、无视规则的“善意”,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公共安全不容侵犯,生态平衡不容破坏,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