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国商务部消息显示,当地时间8月27日至29日,中方代表赴美,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及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举行会谈。
会谈中,中方明确提出,中美应相互尊重、各自发展,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双方要充分利用经贸磋商机制,有分歧就平等协商,能合作就共同推进,让两国经贸关系稳定长远发展。据官方披露,此次会谈聚焦中美经贸关系及落实此前会谈共识等议题,但目前尚未有消息表明达成实质性成果。
当前,中美关税战虽处于“休战”状态,但并非问题已解决,只是暂时搁置,潜在分歧仍未消除。此时双方能坐下来沟通本是积极信号,可在中方代表访美最后一天,华盛顿却出现戏剧性一幕。
当地时间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多数关税措施因缺乏国会明确授权,属于越权行为。美国向来强调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相互制衡,此次裁决正是司法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不过,该裁决并非立即生效,要到10月14日才正式执行,这相当于给特朗普政府留出了向最高法院上诉、争取改判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虽判定多数关税违法,但不影响特朗普政府依据其他规则加征的关税,比如根据美国《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征收的铝钢关税。因为该条款赋予了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铝钢加征关税的权力,且这一依据得到法律认可。这既算是对特朗普部分关税政策的“豁免”,也让他有了坚持强硬贸易立场的底气。
很快,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作出强烈回应。他首先强调“所有关税依然有效”,接着指责“带有党派偏见的上诉法院”作出错误裁决,称若关税被取消,“将给美国带来严重灾难”。同时,他还夸赞自己的关税政策,声称美国定会取得最终胜利,并表示将在最高法院的支持下对裁决进行反击。目前,特朗普已提起上诉。
对于美国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政策违法一事,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方面,这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司法权制衡行政权,防止总统权力过度集中,法院依据法律裁决也符合美国宪法中权力制衡的原则。但另一方面,也让人产生疑问:这会不会是一场“配合”?毕竟法院虽判违法,却给出缓冲期至10月中旬,给了特朗普上诉和操作的空间。而特朗普迅速激烈反对,塑造自己“为美国利益抗争”的形象,既能讨好支持其关税政策的群体,又能将矛盾引向司法系统,转移国内对经济问题的关注。这种微妙的互动,让人难以判断是制度运行的必然结果,还是不同权力部门博弈中的默契。
无论真相如何,这场风波已让美国关税政策的走向充满变数。但需明确的是,贸易战没有赢家,特朗普所说的“美国会赢到最后”,终究难以实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