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星空,总觉得宇宙挤满了星星?最新研究告诉你:错觉!我们可能住在宇宙的 “无人区”—— 一个物质密度比宇宙平均值低 20% 的巨大空洞里。
这事得从宇宙学的“老大难”说起。现在用早期宇宙的“婴儿照”(宇宙微波背景CMB)算出来的膨胀率,和现在直接测的居然差了10%。就像你用小学毕业照预测现在身高,结果实际量出来高了10厘米——这说明我们对宇宙的“成长逻辑”可能错了。
要解决这个矛盾,得先搞懂宇宙的“刻度尺”——BAO(重子声学振荡)。早期宇宙是一团滚烫的等离子体,里面的声波撞出“密度波纹”:密的地方后来聚成星系,疏的地方变成空洞。这些波纹的“波长”是固定的,像宇宙自带的“米尺”。现在看星系分布,就能找到这些“米尺”的痕迹,用来量距离和膨胀速度。
之前有个脑洞解释:我们住的本地宇宙是个“空洞”——物质密度比平均低20%。这就像你住在没人的小区,周围的房子(物质)都往隔壁热闹小区跑,结果你们小区的“扩张速度”看起来比别的地方快。刚好,这个“跑出去”的速度,补上了哈勃张力的10%差距。
最近,英国天文学家把20年的BAO数据翻出来,对比“有空洞”和“没空洞”的模型。结果吓人:有空洞的模型比没空洞的符合度高1亿倍!统计上叫“3.8sigma”——相当于抛硬币连续13次正面,几乎不可能是巧合。
如果结论坐实,哈勃张力的矛盾就解决了——不是模型错了,是我们住的地方“特殊”。想想看,我们居然住在宇宙的“空城”里,周围星系都在“搬家”,连宇宙膨胀速度都被“带偏”了。
你觉得这会改变对“宇宙邻居”的看法吗?是觉得更孤独,还是觉得宇宙更“会藏”?
评论区聊聊你的脑洞,说不定下一个宇宙谜题的灵感,就来自你的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