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人口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二。
但谁能预料,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础的国家,竟然也会遭遇人口危机。
根据官方发布的统计,过去三年我国死亡人数累计超过3200万,这相当于阿富汗全国人口总数。
同时有研究指出,未来几年死亡人数还将持续攀升,中国即将步入百年一遇的死亡高峰期。
那么近几年死亡人数为何居高不下?面对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我们该如何应对?
![]()
老年人群
死亡数据三连增
先来看近年的死亡人口情况,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死亡人数达到1041万,2023年上升至1110万人。
而到了去年,尽管较2023年略有下降,但依然有1093万人离世,三年累计死亡人数达3244万。
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省份的人口总量。
换个角度来看,相当于一个阿富汗或沙特体量的国家,在这三年内彻底消失。
![]()
2022死亡人数
![]()
2023死亡人数
![]()
2024年死亡人数
换算成日均数据,平均每天有约9400人去世,也就是说每8秒左右就有一位国民走完人生旅程。
而2024年死亡人数的轻微回落,主要得益于生产事故与交通事故等突发意外的减少,同比降幅达12.3%。
但如果剔除这种短期波动因素,我们发现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已经升至21.8%。
这表明,老年人自然死亡才是死亡人数持续上升的核心原因。
![]()
老人人数增加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专家指出,这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高峰时期的人群,如今都步入了老年阶段。
在人口学领域,这种现象被称为“死亡队列效应”,也预示着我国正逐步接近此前预警的死亡高峰时期。
还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上升至7.87%,相较2022年的7.37%明显提高。
即便是在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的背景下,这种死亡率的上升更凸显了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压力。
![]()
人口老龄化
人口学界将当前阶段视为“死亡集中时代”的起点,其特征是死亡人群由分散分布转为高度集中于老年群体。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出,我国人口结构正在经历重大转型,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死亡人数也随之增加。
这对社会的养老体系、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或许有人会想到,有人离去也会有人出生,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出生人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
进入人口老龄化
出生人口“微升难改”
对比死亡人口数据,我国出生人口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反差。
2022年我国新生儿人数为956万,2023年骤降至902万,减少了超过54万。
虽然2024年出生人数回升至954万,但并未扭转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三年为负的局面。
一方面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出生人口增长乏力,导致我国人口总量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
![]()
出生人口逆转
根据统计,2024年全年我国人口总数比上一年减少了约139万人。
虽然去年出生人口略有回升,但这并不能掩盖深层次问题。
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仍维持在1.3的低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5.4%,相比1982年增长了三倍以上。
更严峻的是,自2013年起,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达到峰值后持续减少,十年间年均降幅达4.87%。
![]()
老幼交替
人口抚养比也从35.3%攀升至46.5%,意味着每2.1个劳动人口需要赡养1个非劳动人口,社会负担日益加重。
依据联合国人口标准,我国在2021年已正式迈入老龄社会,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4%。而且我国老龄化进程比多数国家都快。
![]()
人口老龄化危机
国家卫健委预测,到2032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93亿,老年抚养比将升至31.1%。而目前出生人口规模,仅为上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这种新生儿数量不足、老年人口过多的代际失衡,使得老龄化加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今形势已十分严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场人口结构的深刻变革?
![]()
人口老龄化趋势
人口问题峰值预警
网络上有预测指出,到2061年我国死亡人数将达到峰值,预计高达1900万人,约为2023年的两倍。
这种预测并非空穴来风,主要原因是1963-1972年出生高峰期的人群,届时将进入80至100岁的高龄阶段。
这在人口学中被称为“回声效应”,通俗地说,几十年前的出生高峰,如今演变成了未来的死亡高峰。
![]()
老人社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专家纷纷建议应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
2025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2025年版)》,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照护模式。
但现实情况仍存在较大差距。
以广东省为例,2024年预计有40万临终患者需要安宁疗护服务,但全省相关床位仅5000余张,理论上覆盖的患者不到13%。
![]()
安宁疗护服务
不过一些地区已开始探索可行路径,比如上海,已建立起覆盖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
广州则通过建设质控中心,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向基层延伸。
![]()
人口专家翟振武
全国政协委员向华建议,应健全医保支付机制,加强基层专业人才培养,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随着死亡高峰日益临近,如何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老人服务
结语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现实迫使我们必须正视即将到来的挑战。
从未来人口死亡趋势和安宁疗护体系建设现状来看,我们需要加大对安宁疗护领域的投入,让更多临终患者获得更好的照护。
同时,全社会也应共同努力,转变观念,关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最后阶段有尊严地谢幕。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2024-07-06 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最新研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