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北上的高铁线路主要是依靠2009年开通的京广高铁(武广段),另辅以仍在建设中的京港高铁赣深段(赣深高铁)以及“准高铁”——杭深铁路。其中,京广高铁长沙至广州段日均车次超160对,接近饱和,节假日票源紧张;如果是借道赣深高铁北上,需绕行河源;杭深铁路就更不用说了,作出客货共线铁路,其运量亦是饱和状态。那么,广东还没有新的北上高铁新线呢?答案是:有,那就是第三条时速350公里的北上高铁新线——广清永高铁。目前,关于该项目的规划建设迎来了重大进展。
2025年8月,广州地铁集团正式发布了《新建铁路广州至清远至永州高速铁路征地拆迁及管线迁改核查项目比选公告》,这意味着备受瞩目的广清永高铁在历经十年谋划后,终于跨出“纸上谈兵”阶段,进入征地拆迁这一实质性落地环节。换句话来说,那就是“从图纸上的红线,到脚下的钢轨,只差最后一道会签。”
根据公告内容可知,本次核查范围涵盖广州枢纽至阳山段约143公里,涉及50座桥梁、25座隧道,桥隧比超过90%,需拆迁房屋75.57万平方米、永久征地1230.7亩。同步启动的还有沿线电力、通信、油气等管线的迁改摸查,成果将直接用于后续施工图设计与预算包干协议的签订。业内普遍解读为:当“红线图”与“拆迁图”叠合之时,便是项目由“规划”转向“施工”的临界点。
事实上,广清永高铁的“进度条”在2024年底以来被连续刷新:2024年12月,国铁集团在广州召开预可研审查会,线路走向、站位设置、时速标准(350公里)获专家组原则同意。2025年5月,国铁集团鉴定中心完成可研审查,明确项目功能定位为“京广高铁辅助通道”,并同步研究邵永高铁西南联络线,解决永州方向往成渝经济圈衔接问题; 6月,湖南段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过专家评审,为可研批复扫清最后一道前置要件;7月,中铁四院启动补充初测地质钻探劳务招标,现场勘察与施工图设计同步推进。按照当前进度,广清永高铁项目最快有望在2025年内将完成可研批复,2026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十五五”初期形成实物工作量。
任何一条高铁,最难的都是“从0到1”。回溯广清永高铁的历程,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全国两会,广东、湖南两省人大代表连续多年联名呼吁,将“广州—清远—永州—重庆”通道纳入国家规划;2022年,项目成功挤进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储备开工项目清单;2024年,又被明确写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与湖南省重大前期项目计划。如今,随着征地拆迁启动,项目终于走完“最后一公里”审批长跑,进入施工图设计、招标挂网、施工进场的新阶段。
广清永高铁全长约402公里,其中广东段241公里、湖南段161公里,预设永州、零陵、双牌北、宁远、蓝山、连州、阳山、清远西、广州北等9座车站。建成后,广州至永州高铁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5小时压缩至1.5小时,粤北、湘南的清新、连州、阳山、蓝山等县市将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一举填补路网空白。更重要的是,这条南北向大通道北接呼南高铁,南连广深港、广珠澳高铁,远期可形成粤港澳—成渝3.5小时经济圈。
尽管“施工图”已呼之欲出,但广清永高铁要真正变成风驰电掣的“实景图”,仍有三道关要闯:
其一,资金关。项目估算总投资约826亿元,广东、湖南两省已明确按照6:4比例出资,但在当前地方财政承压背景下,如何平衡铁路建设基金、专项债与市场化融资,考验各方智慧。
其二,生态关。线路穿越南岭余脉,涉及连江流域饮用水源、英德喀斯特溶洞等敏感区,环保水保方案需经多轮论证优化。
其三,协同关。广、清、永三市在征拆标准、站城融合、产业导入等方面诉求不一,需要更高层级的省级统筹与部省联席会议机制持续发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