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蓝色 字关注“闻叔”
![]()
倾诉人:佚名 评论:闻叔
八月的哈尔滨,傍晚还带着股子热乎劲儿。
松花江畔的灯光亮了,映在江面上,晃得人眼晕。
我站在高校办公楼的窗前,手里攥着保温杯。
杯壁上 “哈尔滨某某大学” 的字,被夕阳晒得发烫。
心里跟揣了只扑棱蛾子似的 —— 李薇说这周末来哈尔滨看我,拿我整理的博士文献笔记。
我今年四十岁,教现当代文学。
离婚快一年了。
李薇是我带的研究生,今年刚毕业。
凭着我改的开题报告、推荐的博导,考上了上海的 985 博士。
第一次见她,是 2021 年研究生复试。
小姑娘扎高马尾,穿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
答题时眼睛亮得像太阳岛的星星。
说起萧红的《生死场》,连我没讲到的细节都能接上。
当时我就想,这孩子是块做学问的料。
可后来,怎么就变了味呢?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A “老师,您手凉”
去年八月,哈尔滨热得反常。
图书馆的空调开得足,我穿着长袖还觉得冷。
李薇天天泡在图书馆改论文,半夜十点发微信问我:“老师,‘乡土文学现代性转型’,能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例证不?”
我看着屏幕,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拼劲,回了句:“我在办公室,没吃饭就过来拿点热乎的。”
半小时后,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
李薇拎着塑料袋,额头上渗着汗。
“老师,给您添麻烦了。”
她递过塑料袋,里面是两个刚烤好的糖火烧,“楼下便利店买的,热乎着呢。”
我给她倒了杯冰可乐。
看着她坐在对面改论文,台灯暖光落在她发顶。
几缕碎发垂下来,她时不时伸手捋一下,动作轻得怕碰掉什么。
改到后半夜,我起身拿资料。
她突然说:“老师,您手凉。”
然后从包里掏出个冰丝袖套,“我妈给我买的,多带了一副,您戴上试试。”
袖套是浅蓝色的,贴在胳膊上,凉丝丝的。
我没敢多瞅她,只说了句 “谢谢”。
心里却发慌 —— 这姑娘的心思,好像不止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
后来我发现,她总爱 “偶遇” 我。
早上在食堂,她准坐在我常去的靠窗位置。
见我过来就笑:“老师,这儿有位置。”
下午去图书馆,她的书总放在我常坐的书架旁。
递过书签:“老师,您找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帮您留着呢。”
加班晚了,她也说:“老师,我家在附近,陪您走一段,晚上不安全。”
有次走在校园里,她突然问:“老师,您原来谈过的女朋友,最小的有多小啊?”
我愣了一下,想起年轻时的荒唐事,随口说:“十七岁,那时候刚工作,不懂事。”
她眼睛一下子亮了,嘴角弯起来:“那我比她大不少呢,我才小您十四岁,不算太离谱吧?”
我没接话,只觉得心跳得快。
脚下的柏油路被晒得发烫,脑子里乱糟糟的 ——
我是她老师,比她大十四岁,还离过婚,怎么能有这种心思?
B、“老师,您眯会儿”
今年六月,我带李薇去上海见博导。
坐高铁回来,票买在了一起,挨着坐。
她一路聊博士计划:“老师,我想跟您的方向,做乡土文学研究,行吗?”
我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想起自己考博时的导师,心里软下来:“只要你愿意,我肯定帮你。”
聊着聊着,我困得不行,靠在椅背上打盹。
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轻轻把我的头往她那边挪了挪。
还垫了个软乎乎的东西 —— 后来才知道,是她的靠枕。
等我醒过来,咳嗽了两声,她立马递过一瓶温水。
指尖不小心碰到我的手,她像被烫到似的缩回去:“老师,您是不是渴了?”
![]()
我接过水,看着她别过脸去,耳朵尖红红的。
心里翻江倒海 —— 她的关心,早超出了师生的界限。
可我不敢捅破这层纸,怕自作多情,更怕毁了她的前途。
有次跟同事喝酒,说起这事。
同事拍我肩膀:“明远,你傻啊?姑娘都这么明显了,还装糊涂?你离婚了,她单身,十四岁差算啥?”
我灌了口啤酒,苦笑着:“我是她老师,万一表白被拒,以后见面多尴尬?我离过婚,配不上她。”
同事叹口气:“你就是脸皮薄。先让她知道你单身,再试探试探。比如开玩笑说‘老师离婚了,帮我介绍个对象呗’。”
我琢磨着这话,可每次跟李薇聊天,话到嘴边又咽回去。
有次她发微信:“老师,周末去哈尔滨看您,拿笔记,顺便带点上海特产。”
我盯着屏幕,敲了又删,最后只回:“有空,办公室等你。”
C、“老师,您咋走神了”
这几天,我天天在办公室整理笔记。
顺便收拾了屋子,窗台上的绿萝有点蔫。
我浇了点水,想起李薇上次来:“老师,绿萝该晒太阳,不然黄叶子。”
然后把绿萝搬到窗边,现在新叶长出来,绿油油的,像她笑起来的眼睛。
昨天上《鲁迅研究》,讲到《伤逝》。
有个女生问:“老师,子君和涓生的悲剧,是因为年龄差和身份吗?”
我愣了一下,看着台下,想起自己和李薇:“年龄差和身份不是问题,关键是有没有勇气面对,有没有真心。”
下课的时候,有个女学生跟我说:“老师,您最近咋总走神?讲着讲着就停了。”
我笑了笑:“没咋,就是有点累。”
心里却清楚,满脑子都是李薇,想她周末来,我该咋说。
晚上回家,翻出离婚判决书,放在桌上。
红色印章刺眼,想起前妻的话:“周明远,你就知道做学问,不懂疼人。”
心里有点酸 —— 我要是跟李薇在一起,会不会让她受委屈?
今天早上,在食堂碰到李薇的同门师妹。
师妹笑:“老师,李薇师姐说给您带上海特产,昨天还跟我念叨呢。”
我心里一暖,又有点慌 —— 她这么用心,我要是辜负了,咋办?
现在,我坐在办公室里。
看着窗台上的绿萝,手里攥着笔记,心里乱糟糟的。
想跟她说 “我离婚了,我喜欢你”,可又怕她觉得荒唐,怕影响她前途。
哈尔滨的风从窗户吹进来,带着松花江的潮气。
绿萝叶子轻轻晃,像在打招呼。
想起李薇说:“老师,做学问和谈恋爱一样,都要勇气。”
心里有点松动 —— 或许,该鼓起勇气坦白?
可又怕,她只是把我当老师。
我是她导师,她是我学生,表白失败,以后读博还要联系,多尴尬?
我比她大十四岁,离过婚,她家人会不会同意?她会不会觉得我老?
窗外的夕阳落下去,松花江畔的灯光亮了。
我拿起手机,想发微信:“你周末来,是不是有话跟我说?”
![]()
手指停在屏幕上,没敢发。
我该咋办?
继续藏心事,保持师生关系?
还是鼓起勇气,坦白心意?
两个小人在心里打架,一个说 “别怂,喜欢就说”,一个说 “别冲动,失败了连师生都做不成”。
八月的哈尔滨,傍晚还是热。
可我手心却出汗了。
想起李薇在高铁上给我递水的样子,想起她给我的袖套,想起她问 “我才小您十四岁,不算太离谱吧?”
心里又暖又慌。
或许,该听同事的话,跟她开个玩笑。
可又怕,这个玩笑太认真,让她看出来我的心事。
现在,只能等周末,等李薇来。
等她推开办公室的门,笑着说 “老师,我来了”。
然后看她的眼神,听她的语气,找答案。
只是,我真的能找到答案吗?
真的有勇气面对答案吗?
看着窗台上的绿萝,我心里没底。
闻叔评论:
别在 “师生” 的壳里,憋坏了真心!
咱先唠句实在的:你这纠结劲儿,跟哈尔滨冬天揣着热乎糖炒栗子不敢吃似的 —— 怕烫嘴,更怕吃了没想象中甜,可不吃吧,心里又总惦记那股香。
你说李薇不好吗?知道你手凉塞袖套,高铁上怕你累垫靠枕,连你办公室绿萝渴了都记着。这姑娘的心思,跟松花江冰面下的水似的,看着平静,底下早淌得欢了。可她是学生,你是老师,她总不能先张嘴说 “我喜欢你” 吧?就像你去早市买豆腐脑,总得你先问 “要咸的要甜的”,摊主才好给你盛,她再主动,也得等你递个 “能往前凑凑” 的话头。
这个话头咋递?其实特简单,就俩步。第一步,把 “离异” 这事儿亮出来。不用整得跟做报告似的,就趁她给你送上海特产的时候,随口唠一句:“哎,跟你说个事儿,我离婚快一年了,现在回家连口热乎饭都没,有时候还挺孤单的。” 你别觉得这话掉价,这是给她吃颗定心丸 —— 她知道你单身,才敢把心里那点心思露出来。
第二步,就跟她 “求帮忙” 找对象。你就说:“你身边要是有合适的姑娘,帮老师留意留意?不用多洋气,能跟我聊两句文学,知道心疼人的就行。” 你放心,要是她心里有你,听到这话指定不会真去给你找别人。她可能会跟你逗嘴:“老师,我身边哪有比我还懂您的?” 也可能跟你掰扯:“您这条件,可不能随便找,得找个真心对您好的。” 甚至可能红着脸问:“那老师,您看我这样的,算不算合适?”
就算她没这心思,也会客客气气说 “好,我帮您留意”,不会让你下不来台。你看,这么一试,不就跟掀开饺子锅盖似的 —— 是肉馅是素馅,一眼就瞅明白了,总比你现在天天盯着绿萝瞎琢磨强。
你别总拿 “老师” 的身份当挡箭牌,也别揪着 “离异” 的事儿不放。感情这东西,跟做学问不一样,不用讲究 “师道尊严”,也不用怕 “不够完美”。你四十岁了,该知道真心难寻 —— 李薇是你带出来的,知根知底,能跟你聊萧红聊路遥,还能记着你冷不冷、累不累,这样的姑娘,错过了可就没第二茬了。
咱哈尔滨人都实在,喜欢就别绕弯子。你往前迈一步,给她个信号,就算最后不成,你也没遗憾;要是成了,以后冬天俩人能一起去中央大街吃马迭尔冰棍,夏天能一起去松花江畔散步,连聊学问都有人搭茬,多好啊!别再憋了,再憋,真心都该凉了!(心事倾诉或有情感问题请私信留言)
看更多情感实录点击下方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