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成都车展,第一个关键词是“缺席”。
车展开幕前,大家没有等到按惯例来的重磅新车前瞻,而是等到了关于20多家车企缺席车展的消息。
抛开那些已经被判了死刑的新势力企业不说,其中有10余家豪华品牌集体缺席,参展的豪华品牌要么参展阵容缩水,要么展台面积缩水,总之呈现出很冷清的状态。
因此,有媒体将本届成都车展称为“最平民”的一届,也有不少声音认为这是成都车展“转向”的信号,甚至有人担心还会不会有下一届成都车展。一时间,笔者感受到了一股明显的悲观情绪,成都车展还没有真的“死去”,已经有人开始“缅怀”它了。
笔者当然明白,人们“缅怀”的不是成都车展,而是那个车市向上发展的好时代,但时代的改变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成都车展的“冷清”是中国汽车行业与中国市场经济的生动写照,无论是那些缺席的车企,还是收缩阵容的车企,其选择都只有一个核心原因——生存压力,对于包括笔者在内的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这肯定算不上是个好消息。
然而,我们都必须接受现实,本质上,成都车展的参展与不参展,热闹还是冷清,是企业关于“面子和里子”的一道选择题。
如果这道选择题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车展上,基于这三个国际车展的影响力,车企或许还会更慎重一点,但出在本就以卖车为主的成都车展上,车企们的选择明显会更务实一点。
在成都车展主要负责完成“卖车”任务的大前提下,如果有得选,当然是“面子和里子”一起要,如果只能选择一个,在活下去面前,“面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些还有余力但仍选择不参展的品牌们,比如宾利、兰博基尼、保时捷、雷克萨斯、一汽奔腾、大众安徽、宝骏等,显然是选择了只要“里子”,与其花动辄上千万的展位费和百万的搭建费去落得个“门可罗雀”,不如踏踏实实自己搞几场用户活动或促销活动。
出现在不参加成都车展的名单和各路盘点中,多少会有点没“面子”,可对这些企业而言,这点问题在销量持续下滑面前难道还算是问题吗?
那些参展了,但压缩参展规模、展台规模,降低传播声量的车企,是同时选择了“面子和里子”,可更倾向于要“里子”。对这些品牌来说,既然来参展了,成本和预算花出去了,那就要拿回最有效的成果来,而最有效的成果肯定是销量。
所以邀请媒体传播不是最重要的,展台好不好看、高不高级、有没有重磅新车/新技术也不是最重要的,有没有几台刚好可以在成都车展这个节点热销的车,才是最关键的,一切以开单为核心。
至于那些多品牌参展、集团包馆亮相的车企,比如吉利、极氪、领克、比亚迪、奇瑞集团、长安汽车集团、鸿蒙智行等,就是当前车市发展势头最好、最有实力、最有流量的选手,所以他们不需要纠结,“面子和里子”都要。
不过,这种做法其实同样是一种“务实”方案,一方面可以展现集团作战的实力,另一方面毕竟一个集团内部不一定每个品牌都发展的好、都有热销车型,放在一个馆里各个品牌还可以互相抬抬轿子,让“先富”也可以带带“后富”。
成都车展只是中国车市当前发展状态的一个缩影,实际上,“面子和里子”这道选择题早就摆在了车企面前,只不过之前选择的余地更大一些,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站在产业变革十字路口的车企们,想要平衡这两个选项越来越难。
只是,我们并不需要为此感到过分悲观,因为集中式车展的衰落仅仅代表这种营销模式过时了,并不代表车企营销本身的需求减少了,它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别的方式继续存在,我们能做的是跟随时代去往新的场景。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自嗨式”的车展少一点没什么不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