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谁能想到,一笔原本再正常不过的军火订单,会被搅动成大国博弈的风暴眼?孟加拉国计划采购12架中国歼-10C,本是军队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结果美国立刻出面“警告”,摆出一副霸主嘴脸:敢买中国货?就等着制裁吧。堂堂超级大国,竟然连12架飞机都要眼红到这种地步,讽刺不讽刺?
先看看孟加拉的处境。它的空军还在用米格-29和歼-7,甚至连F-7BGI教练机都当作战斗力撑场面。今年7月,一架F-7BGI刚起飞12分钟就坠毁在学校操场,27个孩子当场没了,150多人受伤。这不是单纯的事故,而是赤裸裸的警告:孟加拉空军再不更新,等于把国防和民众安全绑在火药桶上。换代,是必须,而不是奢侈。
于是,歼-10C自然进入视野。性能摆在那儿:有源相控阵雷达、150公里探测距离、霹雳-15远程导弹先敌发制人。关键是价格——一架全配套1亿美元出头。对比法国“阵风”,那可是光裸机就要1亿美金,别说导弹,连螺丝刀都不带。更重要的是,孟加拉早就是中国军火的老客户,训练体系、维修链条全套打通,直接无缝衔接。这就是实打实的“买得起、用得起、打得出”。
问题是,美国不愿意看。它自己卖武器发财,却一边口口声声要求别国“不要买中国货”。典型的双标:自己是军售大王,别人就是破坏规则。更离谱的是,美国驻孟加拉大使馆直接下场推销F-16,还摆出一副“友情价半卖半送”的嘴脸,听起来像人情,其实背后是铁链——接受美国飞机,就等于把国防命脉交给华盛顿的脸色。买到手,战时能不能用还得打问号。
美国为什么要拦?因为南亚格局正在松动。巴基斯坦已经装备歼-10C,用得风生水起;如果孟加拉也加入,中印之间的空域平衡就会彻底改写。印度原本仗着阵风、苏-30在南亚耀武扬威,可一旦孟加拉拥有霹雳-15,印度东部的战机起飞前就要提心吊胆。美国担心的,不是孟加拉强不强,而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被中国蚕食,印度的小兄弟地位被边缘化。
再看看美国的“底牌”。孟加拉的经济命脉是纺织和服装,出口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如果华盛顿真把关税上调几个百分点,整个行业都可能崩盘。换句话说,美国拿的是孟加拉的饭碗来做威胁。这种赤裸裸的绑架式外交,就是赤裸裸的霸凌。所谓“自由市场”?在利益面前统统作废。美国的逻辑永远是:只准我卖,不许你买。
而中国的姿态呢?低调但务实:不仅卖飞机,还提供后勤保障、维修中心、模拟训练,甚至考虑分期付款。说白了,就是帮孟加拉把整个体系搭起来,确保战斗力不是纸面数字,而是落地可用。对比美国那边的“封存改装F-16”,一边是未来,一边是过期货,差距一目了然。
这笔买卖,看似是12架飞机,其实是孟加拉国未来十年的战略选择。安全还是经济?尊严还是依附?美国让孟加拉在“挨饿”与“挨打”之间二选一,而中国给的则是一个更现实的选项:花钱买实力,免得再为坠机葬送下一代。难点在于,孟加拉是否有勇气顶住压力。
别忘了,这不只是孟加拉的单行道,而是整个南亚的多米诺。巴基斯坦已经站队中国,斯里兰卡经济上对中国依赖度极高,如果孟加拉也敢接下歼-10C,印度就会真正被中国技术与市场合围。到那时,美国再想通过印度牵制中国,效果只会大打折扣。这才是美国最怕的结局:霸权不再单向输入,世界开始多极博弈。
有人可能会说,12架飞机能掀多大风浪?可别忘了,南亚的地缘政治就是这样:小国的动作,常常触动大国的神经。孟加拉要的不是和谁对抗,而是最基本的安全感。可偏偏有人不许它安稳,硬要把它拉上棋盘当炮灰。美国的逻辑,是把孟加拉的选择权变成“美式附庸权”。问题是,孟加拉真愿意一辈子被人掐脖子吗?
现实是残酷的。孟加拉国内部正在算账:买中国飞机,可能要冒美国报复风险;不买,中国市场不会关门,但国防风险继续爆炸。最怕的是空军还没升级,下一次坠机又砸在学校。到时候,代价可不是“关税上调”能比的。孩子的命值多少钱?这个账,美国不会替孟加拉算,中国不会替孟加拉算,只有孟加拉自己能算。
所以,这桩军购案,其实是孟加拉的成年礼:是继续做被吓唬就退缩的小国,还是敢于在夹缝里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道路。美国的霸凌终有一天会失效,因为世界不是一个人的游戏场。谁提供真货,谁给得起保障,谁就能赢得信任。就像歼-10C和F-16的对比一样:一个是未来,一个是过去。孟加拉若真能顶住,美国的脸面就算被12架飞机打得啪啪作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