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赢了官司输了钱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抱怨:“官司是打赢了,可钱就是要不回来。”
我代理过一个执行案件,债权人历时两年终于拿到胜诉判决,法院判决明确要求对方支付上百万元货款。但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却说“没钱”,转身却在朋友圈晒出奢侈消费、旅游度假。法院查封、限高、纳入失信名单,各种招数都用上了,可钱依然一分没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拿出法律的“杀手锏”——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简称“拒执罪”)。
这是《刑法》第313条规定的一项罪名,最重可判七年。它不是为了替债权人出气,而是为了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诚信。
02拒执罪是什么?
简单来说,拒执罪就是:有能力履行法院判决或裁定,但偏偏不履行,甚至转移、隐匿财产,导致判决无法执行。
《刑法》第313条规定: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它的核心要件有两个:
有能力执行;
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没还钱”的情况都构成犯罪,关键要看——对方是不是有钱还却故意不还。
03债务人常见的套路
在实务中,债务人为了逃避执行,往往“花样百出”,常见方式有:
转移财产:把房产过户给亲属,把公司资金转给关联公司。比如有案子里,被执行人明明公司账上有资金,却通过亲戚账户层层转移。
虚假诉讼:自己找人“打假官司”,制造一个新债务,好让资产被“合法”转走。
拒绝报告财产:法院要求填写《财产报告令》,他干脆上交一份“零资产”表或者不交。
恶意规避限制高消费:被法院限制坐飞机、住高档酒店,结果用别人名义照样出入高档场所。
这些行为看似“聪明”,实际上是在挑战法律底线。一旦被认定“情节严重”,就是刑事责任。
04债权人咋推动拒执罪立案?
很多债权人关心:那我该怎么做,才能让拒执罪真正动起来?
1固定拒不执行的证据
拿到法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限高令》等;
如果法院已经对对方罚款、拘留,要留好法律文书;
如果被执行人被列入失信名单,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下载并截屏保存。
这些材料证明:债务人明知义务,却拒不履行。
2证明有能力执行
这是最关键的难点。
要证明债务人有钱却不还,可以从:
银行流水、微信、支付宝交易:比如浙江一案中,债务人微信支出9万,却没还钱,最终被认定构成拒执罪;
财产线索:房产、车辆、股权、保险等;
经营状况:公司仍在营业,有收入却不执行;
转移资产证据:把房子“低价卖”给亲属,把钱转给朋友。
在实务中,我们律师常用的手段是:
向法院申请调查令;
在刑事程序启动后,申请由公安调取账户流水。
在拒执罪中,“情节严重”是入罪的关键。
《拒执罪司法解释》给出了10类典型情形,可以理解为法院和检察院在办案时最常看的“硬指标”。主要包括:
恶意转移或处分财产:比如把债权无偿转让出去、故意延长还款期限、制造“假和解”“假转让”,让判决成了一纸空文;
恶意减少责任财产:比如用明显高价买东西,或者为别人当担保人,把本来能用于还债的财产消耗掉;
妨碍法院查清财产情况:伪造、隐匿财产证据,甚至收买、威胁证人,阻止他人作证;
虚假报告财产:拒绝申报财产,或者提交“假报告”,甚至违反限制高消费令;
拒不交付财物:明知法院判决要求交房子、交票据,却在罚款、拘留后依旧不交;
拒不履行“作为义务”:比如拒不协助探视孩子、拒不履行人身权益相关义务;
违反禁令造成后果:比如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导致对方受伤或生活工作严重受影响;
阻碍执行现场:以辱骂、恐吓、拉拽、推搡等方式阻止法官进门,导致执行无法进行;
毁损或抢夺执行材料:比如撕毁执行文书、抢夺车辆或证件,致使执行受阻;
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严重情形。
总结一句:只要能抓住其中一到两点,再结合“有能力执行”的证据,就有可能达到刑事追责的门槛。
05难点与突破1、难点
取证难:债权人很难直接拿到对方的银行流水。
立案难:公安、检察院对证据要求高,稍有不足就不予立案。
时间长:刑事程序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久。
盯住非银行账户:比如微信、支付宝流水,在多个判例中成为关键证据。
利用法院措施:罚款、拘留的裁定书,是认定“情节严重”的强有力证据。
以刑促执:很多债务人一旦面临“坐牢”风险,立刻愿意还钱。
拒执罪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惩罚债务人。对债权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回款。
在量刑时,法院往往会考虑:被告人是否履行了债务、是否取得债权人谅解。如果债务人想要缓刑,就必须积极还钱。这就给了债权人谈判的筹码。
我常对客户说:刑事追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还是要让债务人掏钱。
在实务中,这被称为“以打促谈、以刑促还”。
07结语
拒执罪,是法律赋予债权人的最后武器。它不仅关乎一笔债,更关乎整个社会对法院判决的信任。
作为律师,我深知:赢下官司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是执行。而在执行走不动时,拒执罪是那把最后的“利剑”。
对债权人而言:要敢于用好这把剑,也要学会在“刑事压力”下抓住回款机会。
毕竟,法律的最终目的,不是把人送进监狱,而是让正义真正落地。
08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一般性法律与合规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个案的具体法律意见。实际情形可能因个案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读者结合自身情况,并在必要时向律师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