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呼和浩特民警在巡逻时发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地铁口附近一男一女街边行乞,“二人与近期网络上一段‘真假乞讨’视频中的当事人外貌特征高度相似”,后经派出所调查,二人如实交代虚构家庭情况并通过卖惨乞讨行骗的违法事实,最终因涉嫌诈骗被依法行政拘留。
一则地方性警讯引发社交平台广泛关注,盖因这则乞讨剧情日前就已在网络上引发海量围观。B站知名up主“户晨风”近日发布一条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街采某乞讨者视频,在其核实信息和追问病情的过程中,涉事乞讨者“不装了”、直接摊牌,表示“只要是讨饭的没有一个是真的,自己干了两三年,一天能挣四五百”。
线上戛然而止的一段“真假乞讨”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的同时,当地警方旋即在线下巡逻“偶遇”涉事人员,并进一步调查核实,揭开让更多弹幕网友曾言“一眼假”的个案谜底。
up主“户晨风”救助各地困难人士的视频得到颇多关注,其账号发布的作品除了以“随机给陌生人钱”为名的救助视频,各地的“真假乞讨”视频同样有关键词单列。尚不知道警方的个案介入是本就目标明确的“按图索骥”,还是纯粹日常巡逻的一次“偶遇”。但对照来看,up主其他播放量更高的“真假乞讨”视频也并未得到当地警方的呼应,甚至视频中还出现过up主报警求核实的镜头,亦鲜见后续。
街头乞讨,雷同的剧情,模块化的惨状,密集在各大城市常态上场,市民的观感、反应也大多类似,或者简单查看情况伸手相助,或者因为“一朝被蛇咬”而断言“一眼假”,但客观来说,普通人的两种最常见的应对可能都是无奈之举。
未经必要核实的街头求助,一旦出现诸如本案所涉“一天四五百”的疑似产业化运作,好心人的善意被消费、消解的后果无疑是沉重的。而另一方面,长期纵容街头乞讨真假难辨的乱象,对“全是假的”之类的说法持续无视,那么某些困境人群的真实求助也被无情淹没。
自媒体博主出面求证、核实、追问,甚至自成一派风格,应当说是社交媒体时代给予现实社会的一种可能性。帮无力、无心求证的善心人士尽可能地做查证的工作,同时也为具体地方的日常治理提供线索、查找不足。具体到本案,哪怕是警方在社交媒体发现涉所在地热点后的按图索骥,本身也是执法部门获取案件线索的一种常规方式。线上线索也需要线下查证,情况属实就需要制度性的施以援手,同时将相关进展及时在社交平台发布,查处不法更要通过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醒良善市民增强甄别能力,保持与警方的信息互通。
但与此同时,对已经看完社交平台相关视频的执法人员,也不能仅仅局限于up主“曝光”的一例行乞诈骗个案,而应当对嫌疑人口中所称“全是假的”的行乞产业化问题做必要爬梳,做一些按图索骥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查证核实,也包括查实后的有效救助。外地博主随机City walk就能看到的街边乞讨,常态化的社会网格化治理是否更有发现问题的便利?可以循着网友线索去查证个案,但仅仅局限于“点对点”查办的思路显然是不够的。
在提醒市民加强防范的同时,对街头行乞人员情况做必要查证、核实乃至救助,都应当是有效、有温度的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