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大明得国之正无需复言,老朱家的重八小子当过乞丐住过庙,开局一个碗,硬生生地打出一个大明。
可惜朱元璋在老年时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非要将乖孙子朱允炆推上皇位,导致大明出现了严重的内耗。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己死后,老四朱棣会夺了孙子朱允炆的皇位,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幼子朱橞还推波助澜,居然不战而降拱手打开南京城的城门。
对削藩的恐惧
作为整个封建历史上唯一当过乞丐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可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一天也要上街乞讨,于是大肆分封诸子。
朱橞是朱元璋的第十九个儿子,年仅十一岁的朱橞被册封为谷王,封地宣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宣化。
这个地方和燕王朱棣的封地北京并不算远,都是北疆要冲,是防御蒙古势力南侵的重要屏障。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之后,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他的叔叔们在地方上的势力日益强大,对中央政权已经构成了潜在威胁。
特别是燕王朱棣,他的封地北平府是明朝北方的军事重镇,直接面对蒙古势力,因此朝廷必须在此驻扎大量军队。
朱棣作为燕王,实际上控制了明朝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
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建文帝开始实施削藩政策,试图削弱诸王的实力。
这让包括朱橞在内的所有藩王都感受到了威胁。
虽然朱橞的谷王封地相对较小,军事实力也不如燕王朱棣强大,但削藩政策的逐步推进让他意识到,侄子朱允炆并不会因为血缘关系而手下留情。
周定王朱橚本来在封地过得好好的,突然就被建文帝派人出兵拿下,贬为庶人,全家还都被迁到了偏远的云南。
齐王朱榑同样如此,突然就被废了,还和朱橚被软禁在一起。
这俩兄弟的遭遇让其他藩王惶恐不安,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朱棣以“奉天靖难”的借口造反之后,朱橞也不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立场。
似乎比起侄子建文帝,四哥朱棣更能代表兄弟们的利益?
金川门之变
建文四年,朱棣的"靖难"军队兵临南京城下,朱橞也被征召进入南京协防。
此时的南京城防坚固,城内尚有数十万军队,如果坚守,朱棣的军队未必能够顺利攻克。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朱橞伙同守将李景隆一起打开了南京的金川。
关于朱橞为何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倒戈,至今依然是个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朱棣的军事能力在当时的大明已经可以横着走了,朝廷的正规军将领根本不是朱棣的对手。
而造成这种如今这种局面的就是朱元璋,当初他为了让孙子朱允炆能够安心继位,大肆屠戮功臣,把蓝玉等名将都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可不都是草包嘛。
或许是因为出于这个层面的考虑,朱橞才选择直接打开城门迎接四哥。
其次,自身利益考虑,朱橞深知无论战争结果如何,押宝建文帝对他来说都不是最佳选择。
如果建文帝获胜,削藩政策必将继续推行,他的王位和利益都难以保全,如果朱棣获胜,作为建文帝的支持者,他同样会遭到政治清算。
两难之下,还不如主动投降站队朱棣,影视剧中更是出现朱橞笑呵呵地问朱棣,能否保他一家平安的段落。
这其实也和当时朱橞的心境相吻合,他没什么志气,只希望可以保住自己的藩王地位。
金川门是南京城的重要门户,朱棣不废一兵一卒拿下之后,朱允炆的任何抵抗也失去了意义,改朝换代已是必然。
朱棣登基后,对于在关键时刻倒戈的朱橞给予了丰厚的回报。朱橞不仅保住了自己的王位,还在永乐朝获得了更多的政治地位,封地也被划分到更加富庶的长沙。
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棣不可能不防范这个曾经背叛过朱允炆的兄弟,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背叛侄子的人,为什么不能再背叛一次兄弟呢?
朱橞的好日子还没过几年,朱棣同样开始了削藩,只不过朱棣削藩比起之前要温和一点,只是限制藩王的某些权力,比如军事指挥权和人事任免权。
结语
在朱棣越来越多限制藩王的权力之后,朱橞终于忍不住了,密谋造反。
可是从北疆调到长沙之后,他一没兵权二没政治影响力,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很快就被朱棣抓住,和两个儿子被废为庶人之后囚禁在一起。
这个政治投机分子终究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最终死于监牢之中。
参考:
明史/卷118 - 维基文库
金川门之变 - 维基百科
朱橞 - 维基百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