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纯净物)通过物理方式混合而成的体系,各成分保持原有化学性质且无固定组成比例。根据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状态及混合特点,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别。
一、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分散系分类)
这是化学中最常用的分类方式,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差异,混合物(分散系)可分为三类,性质差异显著:
- 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呈分子、原子或离子形态。外观均一、透明且稳定,静置后无分层或沉淀,例如食盐水(NaCl溶液)、蔗糖水、稀盐酸。
-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粒子为多个分子或离子的聚集体。外观多为透明或半透明,具有丁达尔效应(光束照射时出现光亮“通路”),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例如氢氧化铁胶体、豆浆、雾。
- 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粒子为大量分子的聚集体。外观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差,静置后易分层或沉淀,又可细分为两类:
- 悬浊液:分散质为固态,如泥水、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生成的碳酸钙浊液;
- 乳浊液:分散质为液态,如油水混合物、牛奶(油脂分散在水中)。
二、按混合物中物质的状态分类
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理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可分为6种常见类型,日常生产生活中较为常见:
- 气+气混合物:各成分均为气态,例如空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混合)、天然气(甲烷与少量乙烷、丙烷混合);
- 气+液混合物:气态物质分散在液态中,例如汽水(二氧化碳溶于水)、氯水(氯气溶于水);
- 气+固混合物:气态物质与固态物质混合,例如泡沫塑料(气体分散在塑料固体中)、空气与灰尘的混合物;
- 液+液混合物:液态物质之间混合,例如白酒(酒精溶于水)、食用油与汽油的混合液(互溶型),以及油水混合物(不互溶型,属于乳浊液);
- 液+固混合物:液态与固态物质混合,例如糖水(蔗糖固体溶于水,属于溶液)、泥水(泥土固体悬浮在水中,属于悬浊液);
- 固+固混合物:固态物质之间混合,例如合金(铁与碳形成钢,铜与锌形成黄铜)、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混合)、食盐与蔗糖的混合粉末。
三、按混合物的均匀性分类
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分布是否均匀,可分为两类,核心区别在于“是否有固定组成区域”:
- 均匀混合物(均相混合物):各成分在体系中均匀分布,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例如溶液(食盐水)、空气、合金,对应前文的“溶液”及部分均匀分散的气-气、液-液、固-固混合物;
- 非均匀混合物(非均相混合物):各成分分布不均,存在明显的组成边界,不同部分性质不同,例如浊液(泥水、油水)、混凝土、空气与灰尘的混合物,对应前文的“胶体”“浊液”及部分分散不均的混合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