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家有中堂,必出栋梁”,中堂是什么,你家有吗?

0
分享至

《——【·前言·】——》

过去人讲,中堂是“家之眼”,有中堂,家不散;没中堂,亲不亲

今天不少人家里,连个正厅都没了,“中堂”到底是个什么空间,跟人才有啥关系?





从宰相衙门,到寻常人家

说中堂,得从唐代说起,最早的“中堂”,不是家里客厅,而是朝廷正中那间办公屋——政事堂

掌权的宰相就坐在这儿办公,文武百官都得排着队候着。

这地方摆了条案、靠椅、手炉,办事的,告状的,争权的,全在这中堂里周旋。那时人讲,“中堂一开,天下生变”。

后来到了宋代,中堂从官府搬进了民居。

特别是大户人家,院子建得大,中间主屋坐北朝南,正正对着大门,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地方,就是中堂



再看布置,一张条案,两把太师椅,一张八仙桌挂着字画。

墙上要么是《孝经》题句,要么是“福寿康宁”四字横匾,全讲规矩。

北方人叫“堂屋”,南方人叫“厅堂”,叫法不同,用处差不多

南边讲究“东瓶西镜”,意头吉祥;北方更重气派,两边墙上都得挂牌匾或人物画像。

中堂讲究对称,左边是主人位,右边是客人坐;条案上供祖宗,桌下摆香炉;墙上挂画,灯笼挂梁。



每个物件都有位置,乱不得。

谁坐主位,谁站哪边,逢年过节在哪办事,通通定好,这是礼法落地的地方

最讲究的是“坐北朝南”,主位对门,天子也得按这个规矩见老臣。中堂是全家的门面,办婚事、白事、过节、祭祖,全在这中间完成。

谁结婚,从中堂出嫁;谁去世,灵柩停在中堂,灯一挂、帷一拉,亲戚朋友就全来了。



中堂成了家中最重要的空间。不光大事在这定,小事也绕不开。

老一辈就在中堂教孩子识字,传家训,处理兄弟分家,分地、分银子,也都在这屋里谈

这房间,不大,坐进去却压得人腰直。谁坐主位,谁站角落,明摆着家中谁有分量。



家训贴墙上,家风传下来

走进传统中堂,最先看见的,不是家具,是字。

中堂墙上挂的横批对联字画,不光是装饰,那是这家人祖宗留下的规矩和信仰

讲“耕读传家”“忠孝为本”“厚德载物”的,讲得最多。

下面贴家谱,挂先人像,写对联,这些字天天盯着你,孩子从小看着,看久了也就记下了。



家长坐中间讲:“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子孙读兼耕”,一语道出家族希望和标准。

中堂不仅挂字,还定规矩,谁坐哪、谁站哪,全按辈分和身份排

来客得坐左边,家主坐中间,旁边是长子,次子要站。

小辈端茶倒水,讲的是“左尊右卑”,人越多,越不能乱,越要守秩序。

这屋里不光祭祖,也教礼。

小孩七岁坐八仙桌边念书,女儿学针线,媳妇学敬老。

每逢节日,全家在中堂集合,老人讲家史、讲祖上如何种田读书、如何守节孝顺,听多了,小孩也就知道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做。



更重要的,是“分家不分堂”,大户人家即使分了田产,中堂屋还要共用,用来祭祖、办事,这表示这家人血脉没断,情分还在

子孙再多,除夕夜都得回来,围在中堂听长辈发话。

中堂不只是屋,它是“家”的象征,是把一群人拴在一块的线。

有些地方,比如江西、广东、福建,每个村都有“总堂屋”。

平时关门,除非祭祖或重大婚嫁才启用,开门那天,全村人都来,老小上香,列队拜礼,唱诵家训

这种“总堂屋”,已经不是一户人,而是一族人共同的信仰空间。



这种空间,办事的时候最压得住场,长辈训话,孩子不敢插嘴,女婿上门,得叩拜,女儿出嫁,要磕头。

所有仪式、所有家教,全靠这个空间撑住。

它不讲法,却管得比法还严,因为它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家族几百年的规矩



中堂里出来的人,能顶半边天

中堂这地方,不是光拿来坐的,它更像个学校,是早年孩子启蒙的起点,是教你怎么做人、怎么当家的地方

广东东莞凤冲村出过个探花,叫陈伯陶。

老家是书香门第,中堂大,字画多,屋里挂着“读书报国”四个字,下面是一张太师椅和八仙桌。

每天傍晚,他祖父坐主位,一杯清茶在桌上,开口就是讲故事。



不是聊闲篇,是讲哪位先人如何赴考,如何节俭持家,如何抗旱施药。

讲久了,小陈坐在一旁听出了门道,知道读书是出路,知道当官不为升迁,为的是能办实事

小时候他调皮过、贪玩过,可只要进了中堂,腰就直,声音就低。

后来他考中探花,创办暨南大学,这一生做事讲章法,做人守底线,全靠小时候在中堂听教训。

这不是个例,是一个时代普遍的教育方式。

中堂,实际上就是乡村里的“家塾”

清代郑氏家族家规里写得明明白白:男丁每日清晨在中堂诵读《男训》,女丁诵《女训》,讲的是孝敬父母、勤俭节约。

每天念,念熟了,习惯了,做事就不敢乱。

婚礼也在中堂办,拜的不是桌案,是长辈和规矩,是责任的交接



新娘一跪,意味着进了这个家门;新郎一磕头,表明从此守这个家法,大事从此起步。

有些人小时候觉得烦,长大了才明白那一套套仪式,是让人懂得边界,懂得感恩,懂得自律。

中堂是靠一套无形的规矩,在心里立住“家”这个字

所以说,“家有中堂,必出栋梁”,不是说那个房间能变出神童,而是那地方每天都在教你规矩、熏你品行,不出人,才奇怪。



新房没中堂,精神不能丢

现在城市楼房一套套起来,客厅代替了中堂,条案变成了茶几,字画也换成了装饰画。

很多人说,中堂这老传统,怕是保不住了。

可还有人没忘,广东一些地方,政府出资给有孩子的家庭,送“家训字画”,挂在客厅正中

比如“忠孝传家”“勤俭立业”这些字,印得规整,用的是毛笔字,挂上去不光看得舒服,还提气。



家里有孩子的,都愿意挂。

平时饭后坐一块,孩子念一遍,老人讲一段,不长,就五分钟,可久了就有了“家”的感觉。

还有人干脆搞“家议”,在客厅办小会。

每个月大家坐在沙发上聊事,不吵架、不翻脸,谁有事,谁讲;谁不听话,谁受罚,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的“中堂议事”搬进了客厅,形式变了,规矩还在

一些徽派老村,比如西递、宏村,修复了不少老中堂,搞成展馆。

游客进去后看见八仙桌、太师椅、条案、祖宗画像,全都保存得好。

这些中堂还办传统礼仪体验,教人怎么叩礼、怎么祭祖、怎么行拜堂礼,搞得比现代婚庆还热闹。



年轻人看完有点发懵,回头问自己一句,我家客厅,是不是也能坐下来好好讲一次话?

中堂这东西,不在于有多华丽,而在于那屋子能不能,让人安心落座、好好说事、互相尊重

哪怕房子再小,挂张字、放张桌、点盏灯,心就能静,家就有样。

所以说,“你家有没有中堂”,不问的是房子,是那种能让家人围坐、互敬互让的氛围。

这种东西,一旦没了,家就容易散。

参考资料
1. 《中国传统住宅文化》,王世仁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徽州民居与礼制空间研究》,李清泉,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子破庙避雨,见两黑蛇缠绵不休,她一把扯掉自己红肚兜

女子破庙避雨,见两黑蛇缠绵不休,她一把扯掉自己红肚兜

梦飞故事会
2024-08-03 21:13:29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东风导弹泄密案:间谍郭万钧一家三口,全部被处以死刑

冰点历史
2025-07-15 09:33:13
罗永浩会被跨省吗?律师解读

罗永浩会被跨省吗?律师解读

慕容律师
2025-09-19 12:00:51
中超争议判罚!河南2球失而复得,VAR介入,媒体人:边裁载入史册

中超争议判罚!河南2球失而复得,VAR介入,媒体人:边裁载入史册

奥拜尔
2025-09-19 20:22:19
网友爆料:下沙一向排长龙的西贝真的凉透了!

网友爆料:下沙一向排长龙的西贝真的凉透了!

麻辣下沙
2025-09-19 20:29:16
福建首富中年丧子,花费10亿纪念独子,如今寸步不离带外孙玩耍

福建首富中年丧子,花费10亿纪念独子,如今寸步不离带外孙玩耍

吃瓜局
2025-09-19 15:14:51
没想到《731》上映才2天,59岁王志文因一句话,再次实现口碑暴增

没想到《731》上映才2天,59岁王志文因一句话,再次实现口碑暴增

振华观史
2025-09-19 18:19:09
弘一法师:女人的后半生,幸福还是受苦,看五十岁就知道

弘一法师:女人的后半生,幸福还是受苦,看五十岁就知道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09-12 17:00:03
676分上北大考古系的钟芳蓉,有新消息!

676分上北大考古系的钟芳蓉,有新消息!

极目新闻
2025-09-19 13:53:49
iPhone 17 系列正式开售!网友吐槽:都掉漆了

iPhone 17 系列正式开售!网友吐槽:都掉漆了

简科技
2025-09-19 13:51:39
全是预制菜的萨莉亚,为什么没人骂?网友:不敢骂,骂倒闭了、

全是预制菜的萨莉亚,为什么没人骂?网友:不敢骂,骂倒闭了、

狐狸先森讲升学规划
2025-09-17 21:25:02
“嘎子”谢孟伟被抓后,又一坏消息传来,目无王法的他怕真要凉了

“嘎子”谢孟伟被抓后,又一坏消息传来,目无王法的他怕真要凉了

枫尘余往逝
2025-09-18 22:58:20
撕破脸!F4巡演暂停,朱孝天被踢出局,只因为他嘴碎又不配合工作

撕破脸!F4巡演暂停,朱孝天被踢出局,只因为他嘴碎又不配合工作

小兰聊历史
2025-09-18 11:09:40
小米手机太像iPhone?前苹果首席设计师:这是剽窃与懒惰

小米手机太像iPhone?前苹果首席设计师:这是剽窃与懒惰

热点科技
2025-09-18 16:03:45
上海学生午餐虾仁炒蛋紧急停供持续发酵,闵行区市监局介入,家长称“菜臭得吃到吐”

上海学生午餐虾仁炒蛋紧急停供持续发酵,闵行区市监局介入,家长称“菜臭得吃到吐”

极目新闻
2025-09-17 14:51:39
经纪人官宣麦考尔正式加盟广东男篮,上赛季场均23+5+5

经纪人官宣麦考尔正式加盟广东男篮,上赛季场均23+5+5

雷速体育
2025-09-19 18:38:09
难怪被申花抛弃,球迷:这停球技术是职业球员?范志毅可能后悔了

难怪被申花抛弃,球迷:这停球技术是职业球员?范志毅可能后悔了

我就是一个说球的
2025-09-19 22:16:45
罗永浩,更脆弱

罗永浩,更脆弱

海涛评论
2025-09-19 22:47:34
上海39度高温送餐员砸玛莎拉蒂救幼儿,豪车主现身:车子归你了

上海39度高温送餐员砸玛莎拉蒂救幼儿,豪车主现身:车子归你了

今天说故事
2025-09-15 18:15:52
田径世锦赛第7日综述:苏玲丹晋级女子标枪决赛,美国队又夺3金

田径世锦赛第7日综述:苏玲丹晋级女子标枪决赛,美国队又夺3金

烧体坛
2025-09-19 21:43:39
2025-09-19 23:51:00
蜉蝣说 incentive-icons
蜉蝣说
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8464文章数 2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亲子
本地
时尚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手机要闻

iPhone 17全网最强评测:性能与散热均惊艳,这点不如Pro

亲子要闻

怀孕还不到100斤!方媛的惊人孕期状态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卡其裤+蓝衬衫,简单高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